法蘭西1789!
以上諸多因素,也是阿爾伯特為何要重視鐵路的原因之一。
在彆的的國家,鐵路極大方便了人民;而在德意誌帝國,鐵路極大方便了軍人。
“一支軍隊創造了一個國家,軍隊等於國家,而國家也等於軍隊。”這就是對德意誌帝國最好的點評。
德意誌帝國具有濃濃的軍guo主義色彩。這點因素使得它在很多方麵都是為軍隊考慮,而不是為國民考慮。當然,這並不等於德意誌帝國時期的德國平民生活的十分困難;相反,德國人的生活水平在當時那個年代甚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就光說教育程度方麵來講。相比歐洲其它國家,德國的教育製度可以說是相當進步。19世紀初多數邦通過立法,規定國民須接受小學義務教育。1871年,普魯士就有33000所初級學校,在學學童約400萬人,1911年增至39000所,學生高達650萬人。因此德國民眾識字率甚高,直到十九世紀末,每1000名德國人中,無法讀寫的文盲不到5人。學校向學生灌輸忠君愛國、紀律、苦乾的觀念,眾多課目中曆史科最為重視,學童須熟習德國曆史。
然而隻有少數人能在完成小學後繼續接受教育,隻有關係良好的富家子弟才能升讀中學和大學。1871年的德國共有13,000名大學生,這數字在1885年上升至27,000人,而大學亦不鼓勵大學生以批評眼光判斷時事。普魯士女學生能參加1908年的高中畢業考試。在一戰前,約有4,000名女性接受過高等教育。
更彆說經濟領域了。德意誌帝國在許多領域上都名列前茅。
因此,德意誌帝國絕不是一個“畸形發展”的國家,它比某個奧地利下士領導的“畸形德國”好多了(把大學生當炮灰用也就德三乾得出來,隔壁天天假酒上頭搞神風板載的鬼子都知道大學生不能亂動。)
德二開局就硬剛兩線,而某個時期的德國開局還要跟英法玩小心眼。
1873年,俾斯麥宰相建立了帝國鐵路局,強烈要求德國鐵路“國有化”因此,建設鐵路的狂潮由此展開。
馬車逐漸停了下來,阿爾伯特伸了個懶腰,隨後從馬車裡走了下來。
溫度上升,積雪開始融化,春天已經到來了。勤勞的德國人從房屋裡走了出來,他們辛勤地搬運著一根根木頭,一塊塊石磚,用雙手和汗水裝飾著這座偉大的城市。
柏林,充滿了生機。
剛走到莊園的大門口,隻見一名警衛伸出了左手攔住了阿爾伯特,輕聲說道“尊敬的先生,您有什麼事嗎?”
“我要見宰相閣下。”阿爾伯特急忙地回答道。
“尊敬的先生,宰相閣下正在裡麵休息呢,有事的話我會通知他的,請您回去吧。”說完,警衛便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艸!看來,不說明身份是不行的了!
阿爾伯特愣了一會兒,隨後將一封印有威廉一世親筆簽名的信遞給了警衛,隨後不慌不忙地說道“我是阿爾伯特王子,我有急事要見俾斯麥宰相。”
阿爾伯特王子?!
警衛半信半疑地看了幾眼阿爾伯特,隨後又看了看手中“無比珍貴”的皇帝簽名信,確認無疑後,將信還給了阿爾伯特,隨後對阿爾伯特恭敬地說道“尊敬的王子殿下,請進。”
阿爾伯特將信揣進了兜裡,隨後三步並作兩步地走進了莊園裡。
阿爾伯特不喜歡穿著一身王室服裝在柏林的大街小巷裡走來走去,他更喜歡穿著一身很普通的衣服,讓彆人以為他隻是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因此,在抵達很多重要建築的時候,阿爾伯特總會被守門人當作普通市民對待,催促他沒事不要靠近這裡。畢竟,這種“高等人”住的地方不適合“低等人”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