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救民軍之後,陳墨便拿著楊嘉謨寫給楊光烈的信,尋到了軍中教官。
而後,事情很快便就彙報到了王朝這裡。
對此,王朝也隻是饒有興趣的笑了笑。
他雖然對楊嘉謨有些興趣,但其既然不願意出仕,而是甘願做個教書先生,那他卻也沒有打擾的意思。
在陳墨軍訓合格之後,也沒有等著救命軍擴軍,就直接將其招入了軍隊。
而這一次進攻榆林衛,他就是先鋒之一。
本來因為父親死於救民軍之手,再加上為國儘忠的想法,他是想要死守榆林,與榆林衛城共存亡的。
反正和明庭作戰,也不缺他這一位遊擊將軍。
不由的,楊光烈便是無奈的苦笑一聲,他的親兵都是如此了,那麼其他的普通士卒呢?
不過,現在這都還是王朝的設想,具體如何,還要看之後的形勢發展。
為此,他還為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就叫王鎮遠,讓自己時時記得曾經在鎮遠衛城的失誤。
而在此時,崇禎也是收到了救民軍占領大半陝西,已經攻入延安府,直指榆林衛的消息,差點沒有氣的一口老血噴出。
他們能做的,就是在最初救死,之後卻是隻救自救之人。
哪怕是為建築工人燒些開水,也能獲得些工錢。
這些患者以及家人,對於救民軍,對王朝更是感恩戴德。
似乎,對於這些普通百姓,以及普通士卒而言,加入救民軍並不是一個壞事。
雖然楊嘉謨的信件之中,並沒有什麼勸導他投降的言語。
這對於許多孤寡老人來說,那就是活命的恩德。
無數的糧食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入陝西東部,無償賑災三日,然後便就全麵的招募工人,開始進行災後重建。
雖然偶爾也會出現紕漏,但是大體而言,也是穩定住了新占領區域的局勢。
自然而然的,王朝在任命職務的時候,會優先考慮這些核心班底。
隻是,王二牛牛脾氣上來了,卻是死強死強的,任誰勸都不好使,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那種。
對此,王朝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和誰打不是打呢?隻要是為救民軍效力就可以了。
但是現在,那支持他死戰的理由,卻是瞬間沒了一半。
其中的掌櫃夥計等等,也算半個體製之內的人,除了正常的商業活動之外,還負有探查國外信息,必要時候進行傳遞消息信件的責任。
而隨後的事情,才是讓王朝頭疼的。
“唉~,我寫一封信,你去轉交季氏商行的夥計,告訴那王朝首領,楊光烈降了”
得到任命之後,王二牛,不對,是王鎮遠,不由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且說楊光烈在收到楊嘉謨的信件之後,不由再次陷入了糾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