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結束後,論功行賞之時,傅燮功高本應該封侯,但因為曾經上書漢靈帝而得罪了十常侍之一的趙忠。
趙忠從中作梗,誣陷傅燮,漢靈帝還記得傅燮曾經的上書,知道對方乃忠臣。
並沒有問罪,但也沒有大肆封賞,隻是任命其為安定都尉。
沒過多久,傅燮因為生病,辭去了安定都尉,回家養病。
病好之後,朝廷征傅燮入朝廷擔任議郎一職。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邊章、韓遂率領涼州叛亂軍寇略三輔地區,朝廷派遣皇甫嵩率領北軍督董卓等人前去平亂。
當時的朝廷本就國庫空虛,涼州又經常叛亂,導致朝廷不得不派遣重兵前去平亂,隨之而來的就是徭役愈發的加重。
司徒崔烈在朝廷會議上提出放棄涼州的建議,漢靈帝於是召集百官討論放棄涼州的可能性。
司徒崔烈堅持己見,言語之中非常激烈。
傅燮挺身而出,手指崔烈道:“下官認為,隻有斬了司徒,天下方可安定。”
百官麵麵相覷,不知傅燮這是唱的哪出戲!
與崔烈交好的尚書郎楊讚立刻說道:“傅燮在朝廷之上,侮辱重臣,理應治罪!”
漢靈帝素知傅燮忠義,立刻詢問道:“為何要斬司徒崔烈?”
傅燮麵色威嚴,鄭重的說道:“當年匈奴單於冒頓十分猖狂,完全不尊重大漢王朝與呂後,然而樊噲卻說,給他十萬之兵,他能掃平匈奴。
樊噲慷慨陳詞,並未失去人臣之禮,但是當時匈奴勢大,高祖統領三十萬之眾,尚且被圍困於白登山上,樊噲又如何能與高祖相提並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季布仍然說‘樊噲誤國,可斬之!’
如今涼州為天下的要衝,國家的藩衛。
高祖好不容易才平定海內,使酈商平定隴右地區。
武帝開拓涼州,設立四郡,將涼州收歸大漢所有,當時人都認為這樣好比斬斷匈奴人的右臂。
現在涼州治理混亂,使得一州之內,多次發生叛逆,已經嚴重影響到整個大漢的天下。
海內為之騷動,陛下為此寢食難安。
崔威考崔烈,字威考)位列三公,不能為國家出謀劃策化解疑難,卻要割棄一方萬裡疆土,微臣對此感到十分不解。
若我們大漢放棄西北,而讓遊牧民族得到涼州,則將為患數世。沒有強兵猛將,幾乎很難再次奪回涼州。
況且失去涼州則關中危險,曆代先皇的陵寢皆在關中的長安城,沒有涼州作為藩屏,遊牧民族的鐵蹄可以直逼關中地區。
關中有失則洛陽危險。
如果崔烈不知道這個道理,那就是愚昧無知,如果他明知而為,那麼他就是對大漢不忠!
若是愚昧無知,又如何能坐到三公的位置上?
若是對大漢不忠,那就是奸臣,微臣請斬對方,何錯之有?”
漢靈帝認同了傅燮的意見,但也沒有處罰崔烈。
經過此事後,朝廷百官都敬重傅燮的敢言敢做,每當公卿職位有空缺時,大家都推舉傅燮擔任。
喜歡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請大家收藏:()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