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韓遂派遣前任酒泉太守黃衍前往冀城,勸說傅燮投降道:“沒有永恒強盛的王朝,當年大秦一統海內,多麼不可一世,也僅僅存在了十餘年。
如今兩漢的曆史已經接近四百年,氣數已儘,現在天下大亂,有能力者而得之。
如果傅兄能相助我等,上能成就王霸之業,下亦能達到伊尹、薑子牙的功績,還有什麼可猶豫的了?”
傅燮按住長劍厲聲嗬斥道:“你曾經是朝廷的邊疆大吏,為大漢鎮守一方,如今竟然幫助反賊來作說客,對得起列祖列宗嗎?正所謂,求利焉而逃其難,且諸侯死社稷者,正也!
看在你祖上曾經有功於社稷,傅某不斬殺你。速速回去,告訴王國,讓他親自來冀城下,與我決一死戰。”
黃衍返回後,王國親自帶兵來到冀城附近。
傅燮帶領僅有的數百人衝出冀城,與叛軍決戰,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傅燮的死訊傳到京城後,漢靈帝劉宏十分哀痛憐惜,下詔追封傅燮,諡號為“壯節侯”。
傅燮死後,叛軍敬仰其為人,沒有為難傅燮的兒子傅乾。
傅乾返回家鄉後,閉門不出,苦讀聖賢之書。
後來,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邀請傅乾來朝廷任職。
傅乾官至扶風太守,在扶風郡頗受治下百姓的愛戴。
不過,卻英年早逝,曹操得知消息,哀歎不已。
北地傅氏在傅乾之子傅玄這一代,達到鼎盛。
傅玄少年時因父母早亡,父親傅乾又是品德高尚的清官,家無餘財,導致家裡非常貧困。
傅玄發奮讀書,誓要改變家族的處境。
傅玄的天賦奇高,從小就博學多識,文采出眾,通曉音律。
與祖父傅燮一樣,性格剛強正直,不能容忍彆人的短處。
傅玄最初在郡裡任計吏,後來得到司馬懿的賞識,而被提拔為著作郎,奉命撰寫《魏書》。
自此開始,傅玄成為了司馬氏一黨。
傅玄多次上書,陳說自己的治國之策,頗受重視。
官至九卿之一的太仆,後轉為司隸校尉。
傅玄與王沈等人共同編寫了記載魏國曆史的《魏書》,後又獨自撰寫了魏晉時期的名著《傅子》。
《傅子》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兼具了道家的自然之道,主張“氣”為萬物本源,提出人性可隨環境改變,強調富民以維係社會穩定。
魏晉時代,玄學空談成為一種引領時代的潮流,而《傅子》毫不客氣的批判玄學空談的風氣。
治國方麵倡導賞罰並用,並提出貴農賤商的辦法。
傅玄認為“國以民為本”,民安則國安,民危則國危。
又總結了秦亡的教訓,指出要實現長治久安,在國家強大的同時,必須讓老百姓們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