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代,由於當時塔裡木河中遊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古國嚴重缺水,樓蘭王向漢王朝求援。
然而當時漢王朝的天命早已被曹魏取代,曹魏對於涼州的掌控本來就非常薄弱,樓蘭古國又位於西域。
但是曹魏的領導人見到西域的小國前來求援,又不好拒絕,當時的曹魏執政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派人前去敦煌郡,希望本地的官員能夠幫助樓蘭古國。
駐守敦煌郡的索勒率領一千餘將士來到樓蘭國,又以中原王朝的命令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軍隊三千人。
多國士卒不分晝夜挖掘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古國,緩解了樓蘭缺水的困境。
不過,卻因為此次援救樓蘭國,疏通注濱河時,沒有這方麵的專業人才,導致流經羅布泊的河流改道。
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在此後,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
曾幾何時繁華興盛的樓蘭古國,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曆史舞台。
不僅如此,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也因為河流的改道,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
曾經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也在黃沙滿途,行旅裹足中,漸漸變得人跡罕至。
白龍堆位於羅布泊東北部,是一片鹽堿地土台群,綿延近百公裡。
由於水蝕和風蝕作用,形成東北至西南走向的長條狀土丘群。
由於白龍堆的土台以砂礫、石膏泥和鹽堿構成,顏色呈灰白色,有陽光時還會反射點點銀光,似鱗甲一般。
漢代時,當地人將這片廣袤的風蝕性地貌稱之為“白龍”。
從白龍堆外圍望去,白龍堆裡麵就像是一群群在沙海中遊弋的白龍,白色的脊背在波浪中時隱時現,首尾相銜,無邊無際,氣勢宏偉。
白龍堆地處天山南道路段,所謂的南道即昆侖山北麓和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之間的東西通道,這條通道東自陽關,西至帕米爾高原。
即使在兩千年後的今天,白龍堆仍然是一處無人的危險區,在炎熱的夏日,環境十分惡劣。
大部分行人走到這裡時,自身攜帶的補給已經用得差不多了。
若運氣不好,遇上數天沙暴,人就會被困住,不是餓死就是渴死。
而在漢代,因為羅布泊湖水充足,並未乾涸,仍然會有中原的商隊前往西域,或是西域的商隊前往中原。
不過,因為這裡經常發生死亡事件,當地人常常會勸說來往的行人,這裡麵有鬼怪出沒,切勿在裡麵過夜。
白龍堆的恐怖,自此被人一代代傳了下來。
…………
這一日,當大家走出三壟沙漠後,皆長籲了口氣,臉上帶有喜悅之色,唯有朱劍八眉頭緊皺,心神不寧。
因為他們在之前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如今雖然走出了沙漠,卻意外來到了被當地人稱作有鬼神降臨的死亡之地,白龍堆。
眾人見到這雅丹群的壯麗奇觀時,皆嘖嘖稱奇,仿佛已經忘卻了多日來曆經生死的疲勞,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前往各種奇怪的長條狀土丘附近參觀起來。
然而,時間並未過去多久,死亡如同幽靈般悄然纏上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