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劉協與群臣們商議後,以少府陰修為使者出使徐州,以議郎趙岐為使者出使幽州。
趙岐乃四朝元老,此時已經高達八十歲。
劉協與群臣本原本商議後,想以馬日磾為使者出使幽州,畢竟馬日磾數月前以個人的名義才去過幽州為好友盧植慶生,算是熟門熟路。
沒想到八十高齡的議郎趙岐卻自告奮勇的表示願意作為使者前往幽州。
原來趙岐是馬日磾的姨丈,年輕時候娶了名儒馬融的從妹馬宗薑為妻,與馬日磾乃一家人。
馬日磾自從幽州返回京城後,在自己姨丈趙岐麵前將幽州誇上了天。
這讓趙岐感到難以置信,因為幽州與塞外接壤,自古以來就是漢人與胡人爭奪的地區,且由於氣候、地理等各種原因,導致幽州屬於苦寒之地。
歸來的馬日磾將幽州說得比京城還繁華,若不是趙岐知道自己這位侄子從無虛言,也不會誇大其詞,他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這讓趙岐產生了對幽州非常濃厚的興趣,正好這次需要一名能說會道的士人作為使者前往幽州,故而趙岐自告奮勇的申請前往。
原本曆史中,曹操幫助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時,朝廷派遣太傅馬日磾持節前往河北勸和袁紹與公孫瓚,太傅馬日磾希望能讓在天下間名聲與威望俱佳的趙岐同行。
朝廷以太仆趙岐為副手,隨馬日磾一同前往河北。
當時袁紹、曹操得知八十高齡的太仆趙岐前來,都停戰率軍在數百裡外迎接趙岐。
可見趙岐在這個時代的聲望,連袁紹、曹操這般豪傑,都需要在數百裡外迎接。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縣人。
趙岐這一生在青年到中年時期,仕途無比坎坷。
趙岐非常有才能,任河東郡皮氏縣縣長時,抑強討奸,大興學校,附近的百姓皆來投奔。
皮氏縣在當時,一度超越郡治安邑,成為整個河東郡的中心。
當時宦官擅權,趙岐多次上書,陳述宦官的危害,因此得罪宦官集團。
宦官們聯合起來,利用職權,對長陵趙氏一脈進行報複。
趙岐因此家破人亡,他自己也棄官而去,避難江、淮之間。
後來官宦的勢力延伸進江淮,趙岐無奈之下隻能隱姓埋名,將原名趙嘉,字台卿,改成如今的名字,並逃到北海,依靠賣餅為生。
十餘年後,趙岐當時得罪的宦官集團被連根拔除,趙岐得到大赦才得以重見天日。
太尉、司徒、司空得知事情原委後,皆同時征辟他。
趙岐接受司徒胡廣的征辟,適逢南匈奴、烏桓、鮮卑擾邊,朝臣們皆舉薦趙岐。
朝廷因此拜趙岐為並州刺史,前往北方邊郡,抵禦胡人南下。
趙岐到任後想要上奏守邊的策略,但還未來得及上奏,就因為第一次黨錮之禍遭罷免。
趙岐於是把它整理成了《禦寇論》。
漢靈帝繼位後,趙岐得到重新啟用,並發表自己的《禦寇論》。
然而好景不長,正當趙岐準備大乾一場時,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
趙岐被禁錮達到十多年。
趙岐這一生宦海沉浮太久,臨到暮年,才再次被朝廷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