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安無需如此客氣,老朽這一路行來,從百姓口中得知,幽州能有如今的變化,首功自然是幽州牧伯安。
不過,似乎您的侄子劉博才,也多次出謀劃策,深受百姓們的擁戴,不知在座哪一位是劉博才,能否替老朽引薦一二?”趙岐向四周在座之人皆望了一遍。
“還請趙老恕罪,小侄數日前已經前往遼西巡察,恐怕十天半月未必能回。若早知趙老會來薊縣,定然讓小侄在此掃榻相迎。”劉虞賠罪道。
劉辯還是皇太子時,曾經見過趙岐數麵,即使運用化妝術,還是怕趙岐認出自己。
為防止意外發生,劉辯以自己前往遼西為由,並沒有參加此次宴會。
“大事優先!隻是百姓們皆稱讚如此後生,老朽倒是想見識一番。”趙岐頗感惋惜的說道。
酒過三巡,耄耋老者忽然擱下青玉酒樽,目光穿過搖曳的燭火,落在主位旁邊,鬢角染霜的劉虞身上。
“伯安啊!你可還記得,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深秋,丹陽太守官廨後園有株百年金桂,開得正盛!”趙岐的聲音像是枯葉在階前摩擦。
劉虞的雙手微微顫抖,雙目不可思議的望向對方蒼老的容顏。
趙岐眼角紋路如水波漾開,緩緩說道:“那時總有個垂髫少年,每日申時下午三點五點),必在桂樹下學習《孝經》。
老朽當初常倚西窗校注《孟子》,偶見劉公,便是令尊舒公,親自提著鬆煙墨來督課,少年背錯章句時,他總用書卷輕敲青玉冠…………”
酒樽中的酒水灑在身上尚不自知。
劉虞怔怔望著老者,冠纓在頜下微微顫動:“趙老如何得知……”
趙岐雙手顫巍巍比劃著高度:“伯安那時約莫十二歲罷?穿件竹葉紋絹衫,腰佩雙印青綬,因是宗室子弟依製所佩,老朽記得分明。”
滿堂燭影在他渾濁的眸中跳動,仿佛重新燃起四十年前的秋陽:“甘露沾濕書卷時,少年還偷掐過桂枝藏進袖中…………”
劉虞突然起身,玄衣廣袖掃翻了酒醴。
踉蹌般顫抖著抓住趙岐枯瘦的雙手,聲音碎得不成調的說道:“那日…………那日父親責我毀傷官木,是窗後校書的先生隔窗求的情…………”
兩顆淚珠從老人深刻的皺紋裡蜿蜒而下,回憶道:“舒公當日賜宴,用的正是江東的蓴羹鱸膾。席間說小兒輩當效趙岐為通儒,誰料…………老朽這些年有負當年舒公的看重之恩啊!”話未儘便化作哽咽,雙目早已經老淚縱橫。
滿堂文武俱俯首避席,唯聞銅漏滴滴答答,敲碎橫亙四十年的光陰。
劉虞忽然伏地行稽首禮,久久不起:“當年的校書先生,竟然是趙老。伯安慚愧,竟不知議郎趙邠卿,竟然就是當初的先生。世叔在上,請受小侄一拜!”
趙岐仰首飲儘殘酒,鹹澀的液體滑過嘴角,步履蹣跚的走來,慢慢扶起劉虞。
窗外北風呼嘯,恍若又聽見丹陽太守府那株老桂樹落英簌簌,墜滿永不再回的少年時光。
…………
一刻鐘後。
劉虞與趙岐重新坐回原位。
隻見劉虞滿臉紅光的說道:“沒想到四十年後,還能與世叔相遇,如今幽州的環境,想必您老已經知道。將來如果在朝廷不如意,可來薊縣定居。”
喜歡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請大家收藏:()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