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過往與婚姻風俗!
大年初一去拜年,華江和歆文年齡不小了,父母覺著他們沒有結婚,拜與不拜年無所謂。對於這個問題華江想不通,歆文根本不想去,這是一個很好的借口。
華江說“媽媽,你們把門鎖好。”害怕有人拜年,鎖門是最好的辦法,父親說“你爺爺在家裡,不能鎖門。”
老人去世,他的照片和牌位在長子家裡,歆文父親屬於長子,客廳有照片,不能鎖門。
今年華江回老家了,每天玩手機,移動數據很充足,歆文和他不一樣,他一直在外地,經常使用無線網絡,手機數據不夠用,家裡沒有無線網,不敢用。
現在的手機和以前的不一樣,沒有移動數據是磚頭。電視劇中間有廣告,正片一分鐘,廣告半分鐘,看的很無聊。
他兩沒有工作上的來往,沒有一起工作過,性格脾氣完全不一樣,包括這幾天回家,他們很少聊天,沒有共同語言,話題都不一樣。
可能是華江手機沒有電了,無意間說一句“現在每個月能拿多少工資。”歆文知道,他不能如實述說,歆文停幾秒說“工資不穩定,三千多吧。”
目前歆文在書店上班,每個月能拿三千,從來沒有超過三千的時候,歆文開始撒謊。歆文反問一句,華江說“我們計件工資,工資不穩定。”好不容易找到的話題,一句話沒有下句了。
等到下午,歆文想看一看華江的房子,從裝修之後,一直沒有看過效果,歆文知道地址,騎著電瓶車看房子。
屋內隻有家具,沒有一樣電器,華江每天往家跑,這裡不能做飯,樓房是一個擺設。邵強也想看一看這個房子,尤其是效果和格局,他們開始視頻聊天,邵強說“房間太大了,兩個人住有點浪費。”
在買房子的時候,父母考慮的很全麵,三室一廳,他們住主臥,孩子住次臥,老人住一個房間。歆文嗓子不好,平時上班的時候,經常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樓後麵是空地,聽說即將蓋樓,這是新樓盤。
進小區的時候有一個售樓處,看樣子很久沒有人辦公了,房子已經賣完,銷售員去另外一個樓盤辦公。為了這套房子,華江還三十年(房貸),想想就嚇人,青春消耗完了。
最後邵強說“今天超市挺忙,以後有時間再聊。”歆文聽到有人結賬,開始掃碼。居然來到市裡了,圍著市裡轉一轉吧。
由於城市小,一共有兩三個大超市,歆文沒有去過幾次,進去購物暈頭轉向。歆文不是瞎轉,想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與老家物價差距有多少,尤其是蔬菜。
可能是本地消費低的原因,很多東西都很便宜,超市有很多年輕人,按照老一代人的想法,今天要拜年,年輕人的世界他們不懂,隻要玩的開心,長輩放在腦後。
回家的路上,歆文想到父母的問話,一定會問房子裝修如何,他要雞蛋裡挑骨頭。
果然一樣,歆文說“整體還算不錯,房頂有裂痕。”這是最好的借口,不管誰裝修,房頂裂痕無法避免,父親說“差不多就行了,裝修花不少錢。”
在富人眼裡,裝修花幾萬太垃圾了,窮人裝修花幾萬很貴,就以歆文舉例,他每個月工資三千,一年能存兩萬多,五年存十萬。
歆文有一個小姨,每年都要去一趟,這是以往的慣例,母親讓歆文和華江都去,剛開始想開車,華江說“開車危險,騎電瓶車吧。”
也許華江故意這樣,讓歆文感受一下家裡的寒冷,兩人感情不好,這句話像水灑在歆文身上。
歆文懂得道理不少,隻是不想說(裝糊塗),他珍惜這份感情。
春節前後,家裡一定會有蔬菜,今年小姨買的榴蓮,歆文吃不了,尤其是榴蓮味很濃。簡單吃一個蘋果、一個梨,順便問歆文什麼時候回去。
來之前母親說了,不要在小姨家吃飯,坐一會就回家。等他們回去,母親私下給歆文說“聽說今年開一個樓盤,到時候給你買一套房子。”
歆文歎一口氣說“以後再說吧,不著急。”今天母親很坦白,母親說“華江不著急,介紹幾十個,沒有一個成功。”家裡有兩盆花,換一盆試一試,前提是房子,如果沒有房子,媒人不給介紹。
歆文想法很複雜,他沒有想過以後在回老家,隻要有可能,一定會選擇在外地定居,寧可跟著女方過日子,也不想回老家了,不在乎外人的看法。
從小到大,歆文受的委屈能寫成一本書,很討厭老家的鄰居,很討厭親戚,很討厭老家習俗,想換一個地區,和一個相愛的人,從頭開始,擺脫一切。
這是歆文真實想法,在父母麵前不知道怎樣表達,說的太直接他們會寒心,不會他們會惦記,這個度歆文把握不住,隻能隱藏在內心。
隻要父母選擇購房,歆文會被逼無奈的回來,他的想法是泡沫,泡沫淋雨會沉澱,堅硬的像石頭。目前隻能緩,能緩一天是一天,在家呆幾天,熬過幾天就是一年。
有人說,歆文在逃避問題,沒有勇氣麵對現實,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使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方式,隻會讓問題更加難解。
今年臨走之前,家裡留了一份歆文的身份證複印件,如果真的買房子,現場身份證複印件,不用等歆文回老家,省很多麻煩。這件事華江也知道,他裝沒有看到。
站在門前,歆文想到一句話,“外邊千好萬好不如家裡好,”自從回老家,歆文沒有花一分錢,晚上九點睡覺,早上八點半起床,這種生活,隻有在家裡還能感受到。
今早歆文坐上返回的列車,歆文經常說不想回老家,經過幾天的時間,他已經適應老家的生活,坐在車上,歆文眼角流下眼淚,這裡是家鄉,對這裡有些不舍。
如果聽從父母的意願,提著行李回老家,有另外一種痛苦等著歆文。為了不傷感,不想家,以後儘可能不回家。
列車離開本站,下一站是外地,更是歆文避難地,收留他的逃避地。
前幾年回來,歆文可以找邵強聊天,今年跟往年不同,邵強已經回老家,一個小小的房間,隻能容下歆文一人,馬路兩側很熟悉,不知道走了多少次,熟悉到知道人行道地磚有多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