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驚濤 107、刺桐花 刺桐城_大成風華之絕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成風華之絕響 > 第一部 殿州驚濤 107、刺桐花 刺桐城

第一部 殿州驚濤 107、刺桐花 刺桐城(2 / 2)

於是帶著秦慧秀的畫像,帶著二十名衛軍,蘇瀾回到了蚵殼屋,然後所有衛軍撤離了。

當然,不久之後,蘇瀾知道,將信將疑的蘇瑞尚還是在蚵殼屋附近放了五名暗衛時,她由衷地表示,欺騙這個將軍爸爸真的好難好難!

而甘甜回來後不知道跟常樂是怎麼叨叨的,夫妻二人把蘇瀾堵了好幾次,說蘇瀾好狠心“海雲和餘姑娘為什麼不能在一起?孩子有那麼重要嗎?我們就不要孩子!”

蘇瀾開始跟他們講道理,寫字道“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不能代替他們做決定,尤其是餘姑娘。”

甘甜道“餘姑娘做錯了,就不應該讓她放任自流!”

常樂道“海雲是個有擔當的男人!”

蘇瀾又寫道“將來海雲後悔了,你讓餘姑娘情何以堪?”

甘甜道“他敢!”

蘇瀾寫道“為什麼不敢?”

常樂道“我們敲斷他的腿。”

蘇瀾寫道“你們憑什麼?”

常樂、甘甜道“憑我們是他姐姐、姐夫!”

hat?蘇瀾不懂,海雲不是海掌櫃的獨子嗎?什麼時候有了姐姐、姐夫?

常樂、甘甜道“剛結拜的。”

蘇瀾徹底服了。蘇瀾進屋給餘翠翹畫像的功夫,甘甜就和海雲拜了姐弟?甘甜的社交能力還真是逆了個天!

蘇瀾晚上在空間裡試著打開了複印機,萬幸竟然可以使用,簡直是欣喜若狂啊!她把秦慧秀的素描像複印了幾份。想了想,又把餘翠翹的素描像重新默畫出來,也複印了幾張。

當天晚上,甄琥帶著秦慧秀的素描像和二百兩銀票離開了蚵殼屋。蘇瀾還告訴他,有事可以到四海貨棧尋找一個叫做小麻雀的少年。

第二天,琵琶巷陶敏家對麵陸婆婆家忽然來了一個侄兒。

這琵琶巷很有意思,巷內種了很多枇杷樹,巷子的形狀像極了琵琶。所以有人叫枇杷巷,也有人叫琵琶巷。

蘇瀾急需用港口碼頭的交易掩飾空間裡那些東西的來曆。再說,來到這個架空的世界已經一個多月了,她還沒機會去石寨港呢。

有天晚上,蘇瀾問了劉希一些問題,主要就是殿州府城和石寨港的關係。劉希搖著頭說“石寨港是屬於殿州沒錯,可是具體地事務由朝廷戶部直屬的市舶司管轄,包括人員、貨貿、賦稅。”

咦,這就是妥妥的現代特區啊。

蘇瀾早就在空間裡準備好了東西。她驚喜地發現自己又有了新的超能力,可以在不進入空間的情況下“探囊取物”。比如,伸進作掩護的籃子、口袋、或者衣袖裡就可以取出空間裡任何她想取出的東西。蘇瀾感覺這就是魔術。

機會終於來臨。原定於十六日回到殿州的鳳恒的兩個兒子和卞旻一家直到十七日傍晚才回到殿州,好險終於趕上十八日祖父和弟弟的出殯。

正月十八日一大早,李衝夫妻帶著李珠過來彙合,林氏帶著全家人去鳳恒家出席葬禮,就連三個小正太都去了,常樂自然也跟去了。

林氏讓蘇瀾在家休息,這正和她的心意。這樣家裡就隻剩下蘇瀾和甘甜。

林氏剛剛一走,蘇瀾後腳就出了蚵殼屋。

蘇瀾答應,如果甘甜配合,蘇瀾還會再給一點上次他們夫妻喝過的那種美酒。常樂和甘甜對那美酒是念念不忘,自然蘇瀾說什麼就是什麼。

蘇瀾和甘甜都女扮男裝。蘇瀾穿著一件劉奇十來歲的時候穿的靛藍色的細布半舊薄棉袍,頭發梳起來,在頭頂用布帶綁了一個髻。她戴了一條圍巾,用以遮掩頸部那道駭人的傷疤。

蘇瀾提出來兩個大號的籃子,裡麵裝滿了蔗糖,說是到港口看看銷售情況。

林氏他們把家裡所有的馬車和馬都帶走了。蘇瀾決定步行到石寨港,邊看風景,邊鍛煉身體。甘甜也沒有什麼意見。她搶過籃子提著,貼身陪著唄。

出了上李厝,正好碰到顧琅家的窯廠的蔡林趕著馬車從後麵趕上來。他剛送完貨,正準備回窯廠,蘇瀾就請他載著她們倆,一起去逛石寨港。蔡林喜出望外,笑得合不攏嘴地答應了。

馬車沿著官道一路南行。一路上,蔡林介紹著殿州的情況。他是阿拉伯後裔,但也是殿州本地人,知曉殿州的情況。

蘇瀾看到官道兩邊有很多刺桐樹。

蔡林告訴她,刺桐又稱海桐、山芙蓉,木本象牙紅。屬落葉高大喬木,高的可達二十多米,樹乾皮灰色,枝乾間有圓錐形棘刺。

此時還是正月早春,三月才是刺桐花繁茂之時。刺桐花花形奇特,花瓣次第開放,狀如朝天辣椒,鮮紅靚麗,尤其是遠觀,放眼望去,樹木高大繁茂、花紅似火,枝丫交錯,朵朵刺桐,火紅似焰,猶如朝霞噴薄而出,紅翠相間,在春日裡分外耀眼,炫彩奪目。到了夏天,葉子長得蔥蔥鬱鬱,非常茂盛。刺桐曆來受文人墨客青睞和吟詠。唐詩宋詞中關於刺桐花的詩詞近百首,不少詩詞大家都有詠歎刺桐花的作品傳世。

如唐朝詩人王轂《刺桐花》雲“南國清和煙雨辰,刺桐夾道花開新。林梢簇簇紅霞爛,暑天彆覺生精神。穠英鬥火欺朱槿,棲鶴驚飛翅憂燼。直疑青帝去匆匆,收拾春風渾不儘。”

又如,唐朝詩人陳陶的《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雲“仿佛三株植世間,風光滿地赤城閒。無因秉燭看奇樹,長伴劉公醉玉山。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可憐虎竹西樓色,錦帳三千阿母家。石氏金園無此豔,南都舊賦乏靈材。隻因赤帝宮中樹,丹鳳新銜出世來。猗猗小豔夾通衢,晴日熏風笑越姝。隻是紅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滿中都。不勝攀折悵年華,紅樹南看見海涯。故國春風歸去儘,何人堪寄一枝花。赤帝常聞海上遊,三千幢蓋擁炎州。今來樹似離宮色,紅翠斜欹十二樓。”

這首絕句,用赤帝的典故,來讚美刺桐花的絢麗,想象豐富,奇幻瑰麗,令人遐想萬千,當是描述刺桐花詩詞中不朽佳作。

又如宋代詩人陳宓的《刺桐》亦讚“名字傳輿誌,風流欠畫圖。高花人不采,留得映棲烏。”

另一位宋代詩人朱繼芳也有一首《刺桐》雲“刺桐依客舍,晴綠上窗紗。昨夜還飛葉,來時未作花。鴉寒驚月色,人老惜年華。今度逢搖落,歸心一倍加。”

前世,刺桐曾被一些地方的人們看作時間的標誌。比如台灣的平埔族山胞們沒有日曆,甚至沒有年歲,不能分辨四時,就是以山上的刺桐花開為一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日出日落,花開花謝又一年。這樣自然美麗的時鐘帶著淳樸的鄉趣,也是人們心中的圖騰所向。

刺桐,原產於印度和馬來西亞,唐宋以來,福建不少地方就引種了它,但種得最多的還是泉州。曆代詩人對刺桐的題詠不少。這恐怕是因為它的美麗和富有獨特的南國情趣,特彆容易繚人情思吧。宋代普濟和尚在《五燈會元》一書中說,刺桐還有個頗為神奇的特性每年先萌芽後開花,則其年豐,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否則相反;所以刺桐又名“瑞桐”。

前世,福建泉州的市花就是刺桐花,而阿根廷人更是奉為國花。

而前世唐朝時,福建省泉州市環城皆種植刺桐,故泉州彆稱就叫刺桐,亦名桐城。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晉江王留從效擴建泉州城廓時,更是滿城種植刺桐,高大繁茂,似火絢麗。

宋、元時代旅行家東來,常以刺桐一名記入其行紀。《馬可波羅行紀》中亦以刺桐稱泉州。

蘇瀾來到這個架空的大成王朝,總覺得殿州就是前世的福建泉州,因為殿州就是刺桐花盛開的刺桐城。


最新小说: 開局製卡師,一張核心找五年 工程師的學霸係統 全球詭異婚配,我的老婆是詭帝 從長征到長津湖,我氣吞萬裡如虎 仙路誅仙2 一封淒美的分手信 高武紀元:開局加載田伯光模板 全家騙我養私生子,重生老太殺瘋了 降龍 苟道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