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這個該死的童野,永昌伯府才是好的!京城的回鳳樓有六殿下罩著,她這個回鳳樓的舅母大人下不了手。可是到了殿州,有永昌伯府撐腰,有堆福縣丞陶敏幫忙,有伯府管家跑腿,還怕回鳳樓鳳恒這個小商家?聽說不僅殿州府城,就是在石寨港,回鳳樓的生意都是異常火爆!不是賺錢,而是撈錢!到時,拿回店鋪,得了火鍋和佛跳牆的秘方……
殿州,我來了!堆福,我來了!殿州回鳳樓,我來了!
正在胡思亂想,潘坤過來惱著臉道“還不快跟上!你不要再見那些官眷,收那些禮物了!”
黃氏冷笑道“聽了那世子下蛆,你就來找我的歪!我是收了些東西,可是,那些銀票和首飾,差不多有一半讓你給了那兩個小妖精!”她把手一伸道,“拿來,我還給人家去!”
潘坤訥訥不敢言。
接下來,黃氏雖然心裡不痛快,但是也不敢抱怨童野日夜不停地趕路,但是收禮物的事情還是免不了而為之。畢竟,誰能抵禦銀票和珠寶的魅力?
當然,沒人知道,黃氏還經常讓丫鬟偷溜出大隊伍,還往路邊草叢裡丟點什麼東西。
於是,童野還沒到殿州,他在洪都與郡王公子見麵的情報就放到了永昌伯爺的桌案上。
五月十九日一大早,童野等人就到了殿州知府府邸。
傳旨太監薛克是個三十多歲、渾身如發麵饅頭似的胖乎乎的好性子。他還是大太監梁無量的徒弟。他說,因為要給罕岩思、林氏等人傳旨,所以必須到將軍府邸去。農官田觀和麥堅更是火急火燎,恨不得飛到上李厝視察土豆田。於是,劉希趕緊派人給林氏、蘇瀾送信,預備接旨,一邊派人去通知葉恭一家,還傳令方寧等殿州大小官員陪同。
待童野等人到達上李厝時,林氏和蘇瀾已經在蚵殼屋擺下了香案、供品。之所以在蚵殼屋,自然是童野留了心,叮囑了劉希。
罕岩思一家和葉恭一家都來了。就連多日不見的申輝也出現了。劉奇接到父親的信,也帶著小廝、護衛從書院趕回來了。
大家焚香淨手,跪拜接旨。薛克展開一道道聖旨,逐件宣喻。
蘇瀾特地查閱了大成王朝的誥封製度。比如,封誥聖旨,一品用玉軸,鶴錦或獅錦;二品用犀軸,麒麟錦;三品、四品用金軸,瑞荷錦;五品以下為黑牛角,瑞草錦;六品以下用烏木軸,用葵花圖案。
夫妻封贈在同一軸上的,一品授給四軸誥命,封贈上三代;二品、三品授給三軸,封贈上兩代;四品與七品授給二軸,封贈上一代;八品、九品授給一軸,隻授給本身,不封妻。
蘇瀾和蘇怡跪在院角偷看。隻見薛克先是展開玉軸鶴錦四軸聖旨。蘇瀾猜測這是一品誥封。果然是皇上賜婚罕岩膽和葉莊,擇日大婚後入滇;並誥封罕岩膽為一品崇聖王,葉莊為一品崇聖王妃;罕岩思被尊為一品崇聖太上王,娜木嘎被尊為一品崇聖太上王妃。
之後,薛克又展開金軸瑞荷錦三軸聖旨,這是三品誥封。果然是封葉恭為三品承恩子爵,伍氏為三品承恩子爵夫人;葉樓為四品承恩男爵。
接下來的聖旨是,命寧南伯世子童野率六千寧南軍補充兵員至洪都後,其中五千人先行奔赴雲南,一千人隨世子於殿州迎接罕岩膽夫妻入滇。除人馬,朝廷還為罕岩膽夫妻入滇先期撥付二十萬兩白銀和三千石糧食。銀糧由四川就近調入。
命戶部正五品農官田觀、麥堅視察殿州土豆等可菜可糧高產作物采收情況。
這時,蘇瀾注意到,薛克拿出金軸瑞荷錦二軸誥封聖旨。這是冊封劉希為正四品殿州知府、夫人林氏為正四品恭人誥命。尤其在誇讚姨母時,什麼“樸素攸崇,寬仁夙著,讚襄府治”,什麼“安貞執謙,嘉言懿行,持躬恪謹”,真是不吝讚美之詞。
之後,又宣讀了方寧、耿帥和潘坤的任職聖旨。方寧這回是正式擔任起殿州通判。
蘇瀾注意道,在宣喻誥命聖旨,特彆是姨母的誥命時,江氏和黃氏的臉上滿是歆羨。也是,像葉莊王妃、娜木嘎太上王妃以及伍氏這樣的承恩子爵夫人的誥命,不是她們這樣的人有福享受的,倒是林氏這樣的四品恭人,夫君努力一把,她們就有可能做到。
最後,宣旨太監還特彆要兩位土豆田受到嚴重毀壞的裡正來聽旨。
李福和李祿正安排人手做采收準備呢,立刻飛奔來到蚵殼屋,跪下叩頭。皇上特旨補償他們每人每畝十五兩銀子。這是大成上等良田的官價!
兩個裡正激動得渾身顫抖,涕泗橫流。萬萬沒想到,將軍小姐說,朝廷會賠償他們,果然就賠償了!
宣旨完畢,林氏安排仆人奉茶,還端上了紅薯餅,真是香氣撲鼻。
童野看到蘇瀾,悄悄過來嘀咕了幾句。蘇瀾立馬明白童野為什麼特彆交代要在蚵殼屋接旨。果然就見幾個太監正在好奇地摳摸蚵殼,還有意無意地打聽蚵殼屋的情況。有個太監還特地問了林氏,蘇長起人頭落在什麼地方。林氏為難地道“當時我不在現場,我外甥女在,請她說吧。”於是身穿補丁長袍、顯得格外瘦弱的蘇瀾上前,簡單說了幾句,最後還和春紅、蘇源、社日等人趴在林氏懷裡,簌簌落淚。林氏哽咽道“仿佛就是剛才發生的事情。我這幾個外甥女兒和小外甥都是當天親眼目睹,現在還經常做噩夢!”大家都臉色蒼白,不勝唏噓。幾個膽小的夫人、小姐還差點厥倒。
休息過後,田觀和麥堅迫不及待地對劉希道“大人,我們現在就去土豆田吧。”說著,問了有關土豆種植的一連串的問題。
劉希道“二位大人,本府在奏章中說過,土豆主要是我外甥女和兩位裡正在打理,所以還是請她跟各位大人介紹吧。”
這時大家才發現,將軍小姐已經提著一個籃子,拿著鋤頭,一副農家丫頭打扮。她道“各位大人,請移步。”
於是大家都群情激奮,蜂擁而出。
黃氏對土豆沒什麼興趣。可是伯夫人小費氏之前一再囑咐,一定要去看看,她若不去,丫鬟也去不了。
一行人跟著蘇瀾到了李福家的土豆田邊。隻見這裡到處是人,站滿了田間地頭。原來,知道今日采收土豆的消息後,上、下李厝和附近的村民爭先恐後地來觀看。見官員來了,大家都歡呼起來。
田觀和麥堅發現,田邊已經放了好些籮筐,既有小秤,也有一杆雙人抬大秤,旁邊還放了桌椅和文房四寶、算盤量尺。
田觀和麥堅是熟手,首先丈量土地,合一畝零半分。他們還讓手下仔細數了植株,約四千八百株左右。
蘇瀾不由讚歎。正是有這樣一些一絲不苟、勤勉力行、懂得技術的農官,才創造了古代燦爛的農業文明!
開始采收了。蘇瀾首先邀請童野世子采挖。童野卷起袖口,隨機選了一棵植株。
這時,田觀和麥堅也趕上前來,異口同聲地道“千萬不可挖破了!”
此話一出,童野覺得異常緊張。雖然鋤頭遠比刀槍輕巧,可是童野卻覺得重若千鈞!不免緊張得雙手顫抖冷汗直冒。
在蘇瀾的安撫和指點下,童野小心翼翼地挖開了土層。一窩土豆蛋蛋露了出來。
幾個助手上前,先是仔細扒開了沙土。
田觀和麥堅趕緊數了起來“這第一株土豆,結果八顆!大如拳頭,小如雞蛋!”
大家一聽,都驚呼起來。
“上稱!”田觀激動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李福和李祿掌秤,顫抖地稱了這第一窩。
“共計二十四兩!”
眾人又是一片驚呼。
蘇瀾知道,此時是十六兩製,二十四兩,就是正好一斤半。照此核算,一株一斤半,四千八百株,那麼這塊田地的產量估計在七千斤左右,畝產七千,就是在前世也是罕見的。
“這是金蛋蛋啊!”田觀和麥堅激動得差點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