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仔細端詳,碩大的狼頭周遭,縱深遠近、高低大小、深淺濃淡,或清晰或模糊,可見高山、湖泊、森林、沙漠、草原、戈壁、飛禽、走獸、鮮花、林木、帳篷、羊群,仿佛是一頭霸氣孤狼,生性孤獨,不喜群居,獨自行走在淒厲的北風中,舔舐傷口,自我撫慰,雖生存艱難,卻仍然頑強刻骨!更像是頭狼,率領著它的軍狼戰隊,以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決不投降、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性格、意誌和尊嚴,勇往直前,征服世界……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肉體不死,精神長存!
“狼圖騰!”林公子禁不住連聲讚歎!
查羅雙眼噴火,熱忱地凝視著狼頭,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默默地虔誠地禱告長生天啊,我的戰神來庇佑我了!
所謂圖騰,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裡,圖騰就是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
圖騰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圖騰崇拜的對象也極為廣泛,有動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現象。其中以動植物為主,動物又占絕大多數。
為什麼圖騰崇拜中,動物占了多數呢?這是緣於當時初民的眼界狹隘與氏族製度的特點。原始人不懂得男女媾和繁衍人類的道理,而認為本氏族的祖先與某種動植物,特彆是動物有密切聯係;氏族的祖先就是圖騰動植物的化生或轉世。原始社會中,人們除了動植物外,還能到哪裡尋找證據解釋人類的起源?動物與人類在許多方麵相似,又有許多人類沒有的優勢,如鳥能翱翔,魚能潛水……這一切,正是祖先們把動物放在圖騰對象第一位的原因。
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圖騰具有某種神秘力量。
圖騰標誌或稱圖騰徽號,即以圖騰形象作為群體的標誌和象征。
漢民族以龍為圖騰;一些少數民族以葫蘆為圖騰;古匈奴人、突厥人、回鶻人則以狼或鷹為圖騰。而蒙古人因部落不同,所崇拜的圖騰也不同,有狼、鹿、熊、犛牛、鷹、樹木等。
《蒙古秘史》開篇第一句話寫道“成吉思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蒼色狼)和妻子豁埃馬蘭勒(白色鹿)一同過騰汲思海來至斡難河
源頭的不兒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這簡短的話語深深刻印著蒙古先民在圖騰文化時期有過狼、鹿圖騰崇拜。
彼時,大成以龍為圖騰;北狄人則以狼為圖騰。
這也是林公子——蘇瀾選擇紙雕狼頭的原因!
對,這就是一幅巨大的紙雕狼頭!
紙雕,又稱紙浮雕。起源於中國漢代。其中民間韻味濃厚的紙雕彩燈在借鑒宮燈藝術造型的基礎上,開創了中國紙雕藝術的經典篇章。
紙雕是以一種特殊紙質為製作材料的手工藝品。作為紙雕的流派之一,刻版紙雕通過采用先進的新型柔韌紙張,用鋒利的手術刀在紙上進行雕刻,最終成型。在刻版紙雕的發展過程中,它逐漸吸收了版畫和工筆畫的特點,同時在內容題材上不斷創新,自成一家。
在昏黃的燈光下,林公子懷揣敬畏之心,激動地慢慢靠前,細細端詳,喃喃自語“天啊,這是用水淹不破,火燒不儘,寸草寸金的牛皮紙雕刻的紙雕狼啊!”
眾人大驚,紛紛上前,細細端詳,驚歎讚美。膽子大的蔣嘉、初四、曹貴,還有石磊、熊圖、王騰等人很想伸手撫摸,卻又心生敬畏,不敢褻玩。
誠然,那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狼頭就是用色如淡金、堅韌柔軟的牛皮紙,運用切、剪、折、卷、疊、粘等手法,采用多層雕刻的紙張層疊出立體感,每一層紙都有著精美複雜、彆出心裁的鏤空圖形,在聲、光、影的烘托下,畫、圖、形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真實感和代入感。尤其是注重細節展現,用極其細膩的手法去塑造、刻畫形象,甚至把每一根毛發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再加上狼頭耐人尋味的本真姿態,讓淡金的紙頁有了超越顏色之上的精彩!大到作品的整體效果,小到每一跟毛發,都是那麼精致細膩,精美巧妙,技法嫻熟,匠心獨運,美輪美奐、意境深遠,讓人大開眼界,令人刻骨銘心!
狼頭必得,竭儘所有!
狼頭我有,天下我有!
舍我其誰,誰與爭鋒!
鋒指萬物,所向無敵!
“我要了!多少錢?”幾乎是同時,堂上爆發出兩個聲嘶力竭的聲音!
是林公子和北狄查羅!
眾人望著他倆,他倆則怒目相視!
他們都在詛咒對方攔我前路不得好死!他們也在讚歎對方眼界開闊誌向高遠!
林公子和查羅雙眼圓瞪,死死地盯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