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當然沒有忘記傅業清說過要贈與大秦百姓和大秦將士禦寒之物,他這次沒有把事情交給大田令。
因為大田令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種植紅薯。
想起紅薯,秦王嬴政喉嚨不自覺滾動了幾下,那種甜絲絲的味道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秦王嬴政獨自在大殿一邊搓著手,一邊美滋滋想著。
哎呀!以後寡人治下大秦子民都能吃上這甜糯可口的食物,寡人也沒有愧對大秦曆代先君。
想著,想著,秦王嬴政嘴角不自覺往上揚。
秦王嬴政回過神,轉身坐回王案前,朝大殿門口大喊一聲。
“趙高。”
趙高應聲而進,躬身走近秦王身邊回應著。
“王上。”
趙高用餘光瞟了一眼王案上的白色物品,心中感覺好奇,這是他從沒有見過的物品,居然還能發出亮光。
這……
看著不像夜明珠啊!怎麼會發出亮光呢?趙高心中納悶。
不過沒有納悶多久,被秦王嬴政言語拉回現實。
“嗯,趙高你去準備幾個倉庫,還有先召丞相隗狀來鹹陽宮,後召國尉,尉繚。”
趙高沒有多問,也不敢多問,應“諾”一聲退出鹹陽宮偏殿。
這隗狀是秦始皇嬴政執政期間第三位丞相,他一生有四個功績。
其一、組織、指揮了修建秦始皇陵墓,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曆史財富。
其二、製定了度量衡,統一了全國一尺為231厘米,一石為十升、一斤為16兩的標準,穩定經濟命脈。
其三、就是和王琯為秦統一全中國的豐功偉績樹碑立傳。
其四、在統一文字諸方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可以這樣說,比起李斯一點不差。
秦始皇一生有五個丞相,羋啟除外,其餘都是為秦國統一做出不少功績。
第一個,當然是呂不韋,這個不用多說。
第二個,就是楚國公子羋啟,他能上位丞相誅殺嫪毐是一方麵,還有一方麵當然是楚派。
第三個,隗狀,這個不用多介紹,上麵已說,曆史上算是比較低調的一位丞相,曆史記載他真名叫隗林。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於琅邪。……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與議於海上。)但是後世人都叫他隗狀,咱也隨大溜吧。
最後兩任丞相分彆是王琯和李斯,那都是統一後的事情,王琯為右丞相,李斯為左丞相。
一會兒功夫。
趙高已經派人宦官把丞相隗狀召進鹹陽宮,他也準備好倉庫了。
因為上次大田令把糧食掉包一事被誅全族,趙高不敢有絲毫馬虎親自去辦這事,好在就是準備倉庫的事情,也沒有耽擱多少功夫。
傅業清看著倉庫已經準備好,大米還是按照以前的方法輸送到倉庫,這個棉被和被套輸送到了另一個倉庫。
做好這些後,傅業清才長舒一口氣,癱軟在電競椅上,來了一個葛優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