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第二個任務——找到喬峰告知——問題在於害他的人是他父親蕭遠山,若輕易嘗試揭穿,蕭遠山隨時可能出手。由於力量不足以抗衡對方,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也被趙文束之高閣。在他能力不足之前,一切須小心謹慎。
最後一個任務,《倚天屠龍記》的俞岱岩,他的願望如此樸素,願意付出四十年武當派九陽功去換取恢複。這個任務在趙文眼裡似乎相對容易,但也正是因此,他意識到其內在的代價。
穿越以來一個月,總計五個世界六項挑戰,而這眼前的一則絕對算得上是他覺得最容易完成的那一個。
審視著任務門廊,趙文竭力壓抑住心中的躁動,身影閃爍之際已退出了石門空間。石門內的光陰與外界無異,此刻已是深夜12點以後。
明天是建國後的第一次早朝,秦國僅16歲的皇子已經成年,作為成人皇嗣,理應在早朝之列。
跨入新的世界,誰知道這裡的光陰會否與現實相符。如與世隔絕般滯留在任務世界,他不知會受困多久。剛立下新國便有一位皇子失蹤,在大秦而言無疑是一場軒然。他不認為自己能在黑冰台上隱藏這個事實——尤其是在他莫名其妙地再現之時。
深信無論身份為何,一旦出現這種變故,秦始皇肯定會調動專人探索其隱秘,哪怕他是始皇親兒也不例外。趙文因而決定,早朝後立即請示離宮一段日子。理由自然冠冕堂皇,是為了觀察民間風貌。
他確實懷疑始皇是否真會讓自己的孩子一直滯留在這座王都之內。"
“公子、公子!”,趙文半睡半醒間忽聞人呼,猛然間清醒,隻見自家管事帶著幾位侍女捧著臉盆立於床頭。見趙文雙目微啟,管家忙躬身道“公子,早朝時辰到!”
侍女們已悄無聲息替他套上了衣物,另一侍女細心地洗臉。待他神智完全恢複,已由人攙扶至腳下,一身整潔無需他自行打理。心底暗暗感歎這古來的奢華,洗漱過後徑上禦駕,餐點已然預備,尚有一侍女隨行喂食。
他是皇族出身,享有由四馬拉曳的豪華車輛和前後的衛隊護送。到皇宮門外,眾多皇裔已等候。"大哥哥!"躍下馬車,趙文徑直走向皇族隊伍中,衝扶蘇鞠躬致意。“嗯。”扶蘇輕應一聲,未做評價。
趙文並不介懷,畢竟大兄信仰儒學,自視儲君,性情孤高清冷,並不會特彆關心他這位二十多名弟弟的小動作。
環視四周,今日是第一次早朝,參加的似乎比預期更多。立身皇宮門前,凝視著曆經歲月打磨卻仍然莊重古老的秦宮。宮殿雖然多次維修,但仍顯蒼老。
說到阿房宮,名聲雖盛,卻在秦國建立後才奠基興建,此刻連形跡亦無覓。而且他記起來,阿房宮似乎還未完成,始皇帝甚至未曾入住過。秦始皇在世時宏偉的藍圖由於其規模過於宏大,導致生前始終未能落成。
在秦始皇駕崩五年後,那位浪子項羽放縱大火,將其焚燒一空。但這並非他親手改寫的那副命運。阿房宮的建造計劃,雖然沒能輪到贏政居住,但對自身來說,未嘗不可成為可能的設想。
正在趙文幻想在壯麗的阿房宮內與各國佳麗遊玩的當口,一道整齊的腳步聲緩緩臨近,秦宮大門徐徐開啟。
穿越重重身披黑甲握持長戟的士兵之間,兩側彌漫著令人壓抑的殺伐氣息,使得殿內每個人都瞬間斂去了輕鬆的表情,凝重以待。
今天乃是大秦王國建立以來的第一次朝廷大會,可以說是帝國未來走向的關鍵節點,眾多事宜將在這一天決定。群臣都陷入沉思,眼神裡透露出緊張與期待。
“恭迎吾皇陛下!”
一道震耳之聲響起,巍峨的宮殿在瞬間陷入寂靜。隨後,威嚴莊重的秦始皇嬴政出現在眼前,頭戴龍冠,身披龍袍,身邊伴隨著一位老年宦官。他穩步而出,坐在最高主座——龍椅上,群臣恭敬行禮,卻並未行跪拜禮。因新王國成立,很多禮儀製度尚未確立,現場氣氛迅速變得莊重。
“雖然秦國已統一六國,但邊境匈奴窺伺,國內舊貴族仍有反叛之虞。如何妥善治國,使其民心歸附,讓國家萬代穩固?諸卿身為朝廷要員,難道就沒有妥善的計策?”秦始皇的話語溫和平淡,略帶謙遜之意,這讓趙文的目光閃現出一抹驚訝。在他心目中,正是滅國之際,卻絲毫聽不到應有的驕矜傲慢,而是比記憶中的更為謙和,這也進一步證實了他的不凡。
嬴政剛說完,緊跟其後的丞相李斯立即上前,展開竹簡,朗讀內容。雖然內容用的是文言,但也難不倒趙文,那是對全國人口的統計算術,推廣書寫文字統一,車輛寬度規製一致,律法全國施行。顯然,這些都已是深思熟慮的成果,甚至可能是討論了很長時日後才定下來的結果。
當說到將以三十六郡劃分地方,並向下延伸至鄉、亭等行政單位時,殿內的許多人猛然抬起頭看向皇帝,趙文心中暗暗震動。他知道,關於這一點在大秦初創時期曾引發過大爭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六國已被征服,無數有功的官員自然渴望推行封建製來分享戰果。然而,李斯現在所念的郡縣製則是集全國權利於一地,所有貴族頭銜將有名無實,這無疑觸犯了許多人心底的敏感點。此刻,殿裡很多人都可能恨不得生吞掉李斯。
“丞相的觀點,下臣難以苟同!”王綰剛一聽畢,立刻走上前來,朗聲道。他繼續陳述理由“大秦雖已一統,但燕、齊等地方過於偏遠,一來一回就需要數月時日。依臣來看,在偏遠地區采用封建製度,才是當前治理之道!”
聽到這裡,多數的朝廷官員都走上前來支持“下臣認同丞相!”
“除去封建和郡縣製,諸位還有何其他見解嗎?”秦始皇表情不動如山,他知道這兩種方案早在創立之初已無數次辯論,麵對如此多位臣僚,當然需要聽取新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