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皇帝,是對太上皇趙佶的尊稱。
朱玉平點了點頭:“嗯,你們要知道,朝中這些臣子們可都是太上皇的人。隻要太上皇還在京城一天,就算是我姐夫有臨敵抗金之心,太上皇帝不答應那也是枉然。”
李綱和鄧肅倒吸一口涼氣,他們竟然沒有想到這一層。
鄧肅一臉的緊張:“敢問,小國舅可有辦法?”
朱玉平微微一笑,擺了擺手:“放鬆放鬆,鄧主簿不必如此客氣。太上皇最怕金賊了,隻需要李綱去跟太上皇言明利害,太上皇自然會離京南巡的。我還有事,告辭告辭。”
說罷,朱玉平起身就要走。
這小子年紀輕輕便如此見識不凡,且聰明多智。此人若是能力主抗金,李綱他們則有很大希望守住京城。
隻是朱玉平玩世不恭,浮誇灑脫的本性不改。李綱見他要走那肯作罷,慌忙上前攔住:“不若小國舅與我等一起前往,說服道君皇帝南巡。”
朱玉平想了想:“也罷。”
畢竟關乎於大宋江山,更關乎於自己這個小國舅的未來。朱玉平決定和李綱等人一道,進宮麵見太上皇趙佶。
除了宣武門之變的李世民逼著老爹李淵禪位給自己,李淵不再掌握皇權之外。但凡做了太上皇帝的人雖說名義上不問政事了,實際上朝中的一舉一動還都掌控在他的手裡。
比如說滿清時期的乾隆禪位給了嘉慶,實際上嘉慶皇帝隻是個傀儡。直到乾隆皇帝去世,嘉慶才算是真正的掌權。
趙桓也是一樣,倉促繼位的他朝中內外都是老爹趙佶的勢力。他這個皇帝是事急從權被強行推上去的,隻要趙佶還在京城,趙桓這個皇帝就會縛手縛腳。
朱玉平跟著李綱和鄧肅一起,去了福寧宮。
果真如朱玉平所料,做了太上皇帝的趙佶,身邊依舊跟著一幫群臣。比如說太尉高俅、簽書樞密院事蔡攸、王黼、梁師成等人都在福寧宮。
一向善畫花鳥書法的趙佶,此時那裡還有興趣風花雪月。隻見他背負著雙手,不住地來回踱步:“金人無信,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哇。”
趙佶身邊的這幫奸臣,平日裡讓他們中飽私囊迎合上意還行。運籌帷幄領兵打仗,這些人沒有一個頂事的。
高俅擦了擦汗:“臣聽說這幾日朝會都吵翻了天。大多數臣子還是認為金人南下是為財帛而來,隻要與金人和談京城自可保住。奈何李綱他們幾個力主開戰,恐惹禍事啊。”
一旁的蔡攸也跟著說道:“是啊上皇,臣以為太上皇還是跟官家說說。兵凶戰危,咱們還是主和的好,且不可聽信那李綱等人之言。”
如果之前的趙佶是個糊塗蛋,等到金人南下之後,他總算是回過味來了。滿朝文武百官皆知拍自己的馬屁,關鍵時刻一個中用的人都沒有。不然,自己也不會把皇位禪讓給太子了。
高俅等人還在煽風點火,惹得趙佶心情煩躁至極,當即怒道:“往日叫你們出個主意,你們一個個裝聾作啞。而今金人打過來了,再跟朕說這些又有何用。國事自有桓兒來處理,休得再來問朕。你們有什麼主意找桓兒去,彆再來煩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