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對自己的妻子,是異常的疼愛。而且這次沒有發生宮變,可以說朱璉功勞巨大。
“皇後,都是朕的錯。是朕一時糊塗,隻想著和玉平這孩子去體驗一下民間疾苦。誰曾想,這竟然攪的朝政不安。若不是你在這端福宮喝退了百官,怕是不堪設想了。”
有一樣好處,朱璉性格溫和,不喜搶功:“官家怕是高看臣妾了,這一切都是陳琳的主意。沒有陳琳在,臣妾那裡懂得這許多了。”
這倒是真的,趙桓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什麼樣的人。就因為朱璉沒有什麼野心,隻是夫唱婦隨的傳統女子,趙桓才對她愛的死去活來。
百官們逼宮,以朱璉的性格確實是難以招架。這件事,定然是陳琳從中斡旋。
“嗯,朕知道了。陳琳是朕的心腹,朕會好好賞他的。”
朱璉點了點頭:“官家賞罰分明自是最好,還有韓世忠入宮護駕也是陳琳的主意。陳琳還讓韓世忠派人去慈寧宮,以防太上皇帝那邊有甚不測。”
趙桓歎了一口氣:“陳琳原本是父皇的人,可他對朕倒是如此忠心耿耿。看來,朕沒有看錯人。”
“官家,玉平這孩子...”朱璉欲言又止,畢竟這是自己的親弟弟。
好在趙桓說道:“此次朕微服出行和玉平沒有關係,是玉平屢次勸朕早些回宮,朕不聽。”
朱璉鬆了一口氣:“臣妾還以為玉平這孩子又闖下什麼禍了,隻是官家。您知道玉平無罪,臣下們可不會這麼想。怕是會有人會借此大做文章,詆毀玉平。”
趙桓“哼”了一聲:“說起來,怕也是算不上什麼詆毀。你知道,玉平執掌火器監,他貪了多少銀子。”
皇親國戚貪汙,這種事再也尋常不過的了。除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種從小在底層摸爬滾打出來,對貪官恨之入骨之外。甚至於,曆史上的大多數皇帝還非常喜歡貪官。
在某些情況下,皇帝可能利用貪官來維護權力的平衡。貪官往往與皇帝有某種利益交換關係,他們為皇帝辦事,而皇帝則給予他們權力和財富。這種關係使得皇帝能夠保持對某些事務的控製,同時避免直接卷入某些敏感或複雜的政治事務中。
若是王朝**,過度打擊貪官可能會引發政治動蕩和社會不滿。在某些情況下,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皇帝可能選擇容忍一定程度的**。此外,一些貪官在朝廷和地方擁有廣泛的人脈和影響力,如果貿然處置他們,可能會引發更大的風波。
其實說白了,封建社會製度是一種並不完善的製度,官員之間,大批缺乏有效監督與執法:導致皇帝難以有效地打擊貪官。此外,皇帝本人也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製約,如信息不對稱、權力鬥爭等,使得他無法對貪官進行有效的懲處。
皇後朱璉並不知道,弟弟朱玉平已經和皇帝趙桓達成了某種協議。某種,上不得台麵的協議。
這種事,趙桓自然也是不想讓皇後知道的。於是,他便隨口敷衍道:“朕哪次不是偏袒玉平這孩子,百官們的彈劾還少了?放寬心吧,有朕在不會有事的。”
朱璉感激的偎依在趙桓懷裡,對於她來說,家庭和睦平安健康,就已經足夠了。
這次微服出行,差點就引起了宮變。想起來,趙桓還是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