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縣,一個規模不大但是像模像樣的縣城。而且縣城衙門非常好找,張盼盼一路快馬加鞭,奔到了皇恩縣的衙門口。
到了縣衙,張盼盼扔掉了馬匹直奔了進去。門口的衙役看到她,居然都沒有阻攔。
這裡的縣衙,終究是和彆處不太一樣的。這一切,都源自於朱玉平對於他們的教導。
朱玉平跟這些衙役們說,凡是要到衙門的人,他們一定是有事。作為一個衙役,不得阻攔來衙門的百姓。
對此,皇恩縣知縣萬修齊,也深表同意。
是以當張盼盼走進了衙門,她是暢通無阻的。進了衙門之後,張盼盼便問道:“玉平呢,他在哪裡?”
幾個衙役麵麵相覷,他們都沒聽說過這個人。
一個衙役小心翼翼的問道:“小娘子,您找到這個玉平。我們衙門裡,好像沒有這個人。”
另一個衙役也跟著點了點頭:“嗯,我們衙門裡,沒有玉平。”
張盼盼一怔:“小國舅,你們的小國舅在哪兒。”
衙役們立刻嚇了一大跳,還沒有人敢對小國舅直呼其名。衙役們甚至於,都不知道小國舅的名字,叫什麼玉平。
一個衙役嚇了一大跳:“小、小國舅,不在這。”
張盼盼急的一跺腳:“這個,那知縣呢。”
那衙役立刻急了:“知縣爺,我們的萬知縣在後堂呢。”
“帶路!”張盼盼吼道。
衙役手忙腳亂,“嗯”了一聲慌忙在前麵帶路。
其實張盼盼也是大為的奇怪,往常縣衙的衙役個個囂張跋扈。這些衙役欺負百姓,那是手到擒來。張盼盼的父親,就是開封府的通判。對於衙門的那些事,她都非常清楚的。
其實衙役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其中皂隸、馬快、步快、小馬、禁卒、門子、弓兵、仵作、糧差及巡捕營番役等被視為賤役。他們的年薪在三至十二兩銀子不等,每天薪水僅夠一頓飯錢,因此生活非常艱辛。不過,衙役的主要收入往往來自於陋規,這部分收入相對較高。
衙役的招募主要來自於民間市井,有些父子相承、世代執役,也有些是臨時調集,事畢仍複為民。在宋朝時期,衙役成為了官府裡一個專設的職位,並一直保留到了清朝。
衙役對於百姓們,一個個都是鼻孔朝天的。可是皇恩縣的衙役,似乎還有些懼怕老百姓的樣子。
縣衙的幾個衙役,看到張盼盼都非常的恭敬。若不是急於想見到朱玉平,張盼盼甚至於都有些覺得好笑了。
在衙役的帶領下,張盼盼很快就找到了後院的萬修齊。
當萬修齊看到眼前一個美貌女子造訪的時候,也著實有些吃驚:“這位小娘子,你找本官所為何事。莫不是,有何冤情?”
萬修齊其實非常喜歡做官,他喜歡做的,是那種專門為民請命,斷案的官。就像是戲曲中的那樣,能夠為百姓們伸冤。
奈何這皇恩縣實在是太過太平了,幾乎是沒有什麼案子。當他看到張盼盼的時候,不免就有些焦躁了起來。
萬修齊希望和書中的那樣,有百姓來跟自己伸冤。他就可以,大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