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平也是在這裡,第一次知道了鐵匠李的名字,原來叫李啟強。兄弟二人的名字是倒過來的,哥哥李啟勝進宮做了太監,弟弟李啟強子承父業做了鐵匠。
勝強,一個鐵匠能夠給自己的孩子,起這樣的一個名字。可見,也是有一些好強之心的。
畢竟在大宋朝,除了讀書人。大多數百姓是目不識丁的,他們給孩子起名字,往往也是李四郎張三郎之類。
女的,要麼就是李二娘,葉三娘。按照出生的順序起名字,所以我們在出土的一些文物上麵,就會發現一些工匠的名字。
工匠是賤民,士農工商。士子的出身最為高貴,這些賤民起名字,是沒有什麼講究的。
李啟勝和李啟強兄弟二人還有一個妹妹,叫李三娘。李三娘早已嫁做人婦,生了兩個孩子。
林大有審訊的時候,就是拿李三娘和她的兩個孩子做要挾。脅迫李啟勝,招供他們的陰謀。
李啟勝和李啟強兄弟二人,一個入宮做了太監。一個,在東城打鐵為生。二人都是性格孤僻,李啟勝在宮中也沒有什麼朋友。至於鐵匠李李啟強,更是性格古怪,雖然有著一手不錯的打鐵手藝,卻沒有什麼朋友。
二人都把他們的悲慘遭遇,歸咎於朝廷的黑暗**。
其實他們並沒有錯,若是沒有當初徽宗皇帝趙佶的驕奢淫逸,非要修建什麼艮嶽。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勞民傷財。
若是沒有太子趙桓的昏聵無能,縱容屬下驅逐艮嶽附近的百姓,侵占百姓們的良田。也不會有鐵匠李兄弟二人的悲慘遭遇,或許他們日子過的不富裕,可至少能有一個完整的家。
鐵匠李至死都忘不了,東宮太子的手下,闖進他們的家裡。把他父母打的半死,然後一紙公文搶占了他們世代耕種的土地。從而間接的,害死了他的母親。
沒有了土地,他們的日子過的貧困而艱難。好不容易在京城找了個打鐵的生計,卻依舊是饑腸轆轆。
母親一場小小的風寒,就因為拿不起一兩銀子的藥。就這樣,撒手人寰扔下了他們兄弟三人。
父親很快鬱鬱而終,好在小妹做了人家的童養媳,總算是有了糊口的地方。
而他們兄弟二人被房東趕了出去,被迫流落街頭。就差點,淪為了乞丐了。
眼見走投無路,哥哥李啟勝一咬牙割掉了一個作為男人的象征,入宮做了太監。做了太監的李啟勝,把賺來的銀子都給了弟弟鐵匠李。
就這樣,鐵匠李盤下了當初父親養家糊口的那家鐵匠鋪。工匠精神,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
鐵匠李子承父業之後,很快就在打鐵方麵,展現了自己的天賦。他發現在精鐵中,加入少量的碳,會使得精鐵質量大為的提高。當然,其中還有火候和鍛造技術的掌握,這些都是靠自己一點點琢磨出來的。
鐵匠李的名聲也逐漸在外,小有積蓄之後,也開始有人上門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