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還不算,更為可怕的是。朝中的那些官員,不是被貶官的貶官,就是被罷黜的罷黜。
皇帝趙桓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容易拿捏,稀裡糊塗的昏君王八蛋。至少目前的趙桓,多少是開竅了的。
朝中那些年老德邁,屍位素餐的官員們,相繼都被罷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為年輕更有魄力,更容易順從的官員。
像是李邦彥白時中之流,他們已經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首先就是皇帝已經對自己不再信任了,這才是最致命的。
按理說,這次和金人和談這麼大的事,該有他們三個宰相一起才是。可是這次皇帝隻用了萬修齊,沒有李邦彥和白時中什麼事了。
更要命的,他二人在政事堂幾乎快成了個空架子。政事堂的大小事物,如今都由萬修齊說了算。
政事堂那些見風使舵的官員,也紛紛附和巴結起了萬修齊。
李邦彥和白時中雖然心中不忿,卻也無可奈何。
完顏平峰一行人,走了數月的時間才回到金國上京。消息傳到金國上京城,金國皇帝完顏晟也是驚得說不出話來。
三萬匹良馬,這是要了大金的命啊。朝中的官員們,為此也是爭論不休。
不過這一次,大多數臣子都是傾向於和談。給了良馬,換取和平。
雖然明知道是屈辱,好過被那嶽飛打過來亡國。就連戰敗的金兀術都上書,要求朝廷儘快履行對大宋的承諾。
因為邊關已經岌岌可危,嶽飛在大宋邊境陳兵數十萬。隨時,都有北上的可能。
迫於各方壓力,最終金國皇帝完顏晟答應,給宋庭三萬匹駿馬。
結果,宋人這邊來信了。三個月,三個月
為限期。見不到馬匹就開戰。
這可讓金國上下慌了神,完顏晟命令各部落首領進貢馬匹。不得已,去蒙古征收良馬。
蒙古各個部落因在金人的統治下早就心生不滿,這次攤派的馬匹幾乎都由他們來出,於是蒙古各個部落紛紛起兵反抗。金國上下,登時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幸虧這時候金兀術力挽狂瀾,他帶兵打不過嶽飛,卻能平定蒙古叛亂。
三個月後,金人終於湊齊了三萬匹駿馬在武州榷場和宋庭交割。經此一事,金國更是元氣大傷。
原本以為,金國交割了這三萬匹駿馬,駐紮在邊關的嶽飛二十萬精兵就會退兵。誰知,人家嶽飛不但安營紮寨,還繼續增兵。
這讓金庭大為的不安,很多人已經反應過來,他們覺得中了宋人的奸計。不過此時為時已晚,他們慌忙派出使者交涉。
宋庭這邊,受到了三萬匹駿馬,挑選出來一萬八千匹適合作為軍馬的良駒,全部送去了嶽飛軍營。剩下的一萬兩千匹運到了京城,一部分給了朱玉平城北石炭礦的運輸所用。一部分,用於萬修齊給各地運送新型糧食作物種子所用。
實際上嶽飛在邊關陳兵二十三萬,對外宣稱陳兵百萬。
至於金人交涉宋庭繼續在邊關陳兵百萬的事,宋庭對此打起了太極:“金人無信,邊關豈可無兵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