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威嚴,在此時展露無疑。趙桓的心中更是感激萬分,感激朱玉平的獻策。
此時的趙桓,終於嘗到了作為皇帝,那種九五至尊人人都畏懼你的感覺。
散朝後,百官們都沉默不語,沒有了往常那種自在的感覺了。隻有那些心中無愧的官員,才真正的自在。
林大有成了皇城司使,成為了皇帝身邊的近臣。
文德殿內,趙桓吩咐:“林大有,你說李邦彥和白時中,他二人結黨營私?”
林大有點了點頭:“據臣的調查,早在宣和年間,李相和白相就已經勾結。各地官員的奏章都得請示他二人,尤其是那些來京述職的武將,來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二人。”
趙桓怒不可遏:“朕知道此二人早有勾結,朕也一直在忍讓。可他們竟然變本加厲,敢去勾結武將。”
皇帝最忌憚的,就是近臣結交武將。隻是大宋朝的製度,重文輕武。武將在文官麵前,是沒有發言權的。
一個三品武將,對一個五品官員都得畢恭畢敬。武將的地位低下,使得宋軍的戰鬥力拉胯。
林大有接著說道:“不過此二人近些年收斂了許多,二人倒也沒有什麼把柄。隻是平日裡和吏部尚書王時雍,兵部尚書孫傅等人來往密切。”
官員之間的互相走動,這個確實是抓不住人家什麼把柄的。
趙桓沉吟了一下:“玉平跟朕說過,官員的屁股沒有幾個是乾淨的。你去調查調查一下,查查這幾個人。”
林大有愣了一下,欲言又止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臣領旨。”
說得難聽點,皇城司就是皇帝身邊的一條狗。你要拋開是非善惡,隻效忠於皇帝一個人,其他的你要做的不聞不問。隻有這樣,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趙桓其實也並不是多怨恨李邦彥和白時中。畢竟誰做到宰相這個位置,其實都差不多。
趙桓惱恨的是,他現在已經聽從了朱玉平的建議,開始改革朝政推廣新型糧食作物。作為宰相的李邦彥和白時中,屬於頑固保守派,他們的存在,會阻礙自己的改革措施。
必須想個辦法,將他們除掉,這樣改革才能順利進行。
好歹是一個堂堂的宰相,還有幾個尚書。他們都是朝廷的棟梁,貿然的動了他們會出大事的。
必須找一個恰當的理由,這個理由還要讓人無法反駁。能夠堵的住世人之口,趙桓這才讓皇城司去調查。
能夠做到宰相尚書的位置,他們都是一群老狐狸。做事是不會留下什麼把柄的,想要動他們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皇城司就不一樣了,都知道皇城司的手段。皇城司的人盯上了誰,誰的倒黴日子就不遠了。
政事堂,幾個郎官和筆吏,都被請到了皇城司。
幾個官員嚇得麵如土色,他們那裡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林大有看著幾個嚇慘了的官員,冷冷的說道:“你們都曾與李邦彥白時中兩個逆臣共事過,此二人狼狽為奸禍亂朝廷。這些年來,你們助紂為虐的事沒少做吧。”
這釋放了兩個信號,一個是李邦彥和白時中是逆臣。第二,問自己有沒有助紂為虐。
幾個官員自然是紛紛叫屈:“司使明鑒,我等冤枉啊!”
林大有“哼”了一聲:“是不是冤枉,我們皇城司自然能調查清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