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番解讀,各朝古人似乎懂了蘇小小的故事能流傳千古的原因。
出身富貴,卻不戀榮華。
身處風塵,卻守住本心。
遇見過愛情,卻不困於情網。
幫助過寒士,卻不求回報。
蘇小小的品性,早已超越了身價顯赫的千金小姐。
她雖一生短暫,但卻活的漂亮!
在各朝古人的感慨中,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古代皇帝為什麼立長不立幼?】
......
李淵看到這個標題,感覺似乎生吞了黃連一般,有口難言。
自古以來,皇位傳承都是嫡長子繼承製。
他立李建成為太子,自然是合乎情理。
李建成也絕非庸碌無能之輩,能在朝堂之上安定局勢,處理政務。
在他的想象中,李建成在朝堂之上運籌帷幄,李世民在軍中縱橫捭闔,形成相互製約的局麵。
如此一來,他便能更好地掌控局勢,這樣有利於維護朝廷的穩定。
而在唐朝建國初期,局勢尚不穩定,李世民需要常常率兵征戰四方,開疆拓土。
時間久了,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他開始擔心李世民功高震主,和朝中大臣結黨營私,奪取自己的皇位。
他甚至有心敲打,和李世民講漢景帝劉啟與弟弟劉武的典故,暗示他應該懂得避嫌。
他當然希望兄弟幾人能兄友弟恭,共同治理好這來之不易的江山。
隻可惜,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兩人之間劍拔弩張。
李建成培植自身勢力,甚至聯合李元吉,打壓李世民。
最終,李世民發起了噩夢般的玄武門之變。
而他,被逼成為太上皇。
想到這裡,李淵心中莫名生出幾分煩悶。
......
洪武年間。
在大明開國之初,朱元璋就立下了“立長不立幼”的規矩。
隻因他看到了太多廢長立幼的曆史教訓。
漢武帝劉徹廢太子劉據而立劉弗陵,最終導致了七國之亂。
隋煬帝楊堅廢太子楊勇而立楊廣,楊廣即位後,荒淫無道,導致隋朝迅速滅亡。
唐太宗李世民廢太子李承乾而立李治,雖然李治即位後也算是治國有方,但晚年政權交接不當,武則天趁機篡位。
他太擔心兒子們之間的明爭暗鬥,讓剛剛建立的大明王朝滅亡,正如同隋朝二世而亡。
於是,他直接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
朱標也不負眾望,是所有人心中的完美太子。
若是標兒能順利繼位,想必所有的弟弟都不敢生出謀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