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民族英雄,何苦至此啊!
......
【林則徐,字元撫,於公元1785年誕生於閩省侯官一個書香門第。】
【父親林賓日,是嘉慶年間的貢生,在當地以教書為業,頗有聲望。】
【林則徐4歲時,就開始在父親的私塾讀書。】
【在父親的悉心栽培之下,林則徐天賦儘顯。】
【他6歲便能寫作文章,8歲在學堂上寫出了“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詩句,語驚四座。】
【林則徐19歲中舉,在26歲時,以殿試二甲第四名的成績被選為庶吉士,擔任翰林編修。】
【他在翰林院待了7年後,被派到外地任職。】
【先後擔任贛省南昌考官,江南道監察禦史等官職。】
......
各朝古人頓時對林則徐的早慧欽佩不已。
四歲,大部分孩子都還處於懵懂無知,隻知道嬉笑打鬨的階段。
而林則徐,已經開始讀書寫字。
再長大一點,便能做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詩句。
這足以看出他的文學天賦和遠大誌向。
而他亦是不負眾望,不到二十歲,便已中舉。
少年舉人,尤其難得。
之後他更是仕途順遂,雖然級彆不高,但卻責任重大。
作為贛省南昌考官,他肩負著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任。
作為江南道監察禦史,他對地方官員有著監察之責。
江南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政務複雜,監察工作難度極大。
或許,正是這些責任重大的工作,才讓林則徐逐漸成長為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
......
【道光初年,林則徐就以自己的才能引起了道光帝的注意,開始受到重用。】
【他在農業、漕務、水利、救災、吏治等多個領域,都成績卓著。】
【林則徐明察秋毫、公正清廉,一心為民。】
【所到之處,百姓無不交口稱讚,紛紛尊稱他為“林青天”。】
【公元1838年,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向道光皇帝上書,痛陳西方國家對華夏大量傾銷鴉片的危害。】
【若再不采取措施加以禁止,長此以往,中原將無可禦敵之兵,且無可充餉之銀。】
【道光皇帝讀後大為所動,意識到禁煙之事已刻不容緩,隨即傳召林則徐進京。】
【在京期間,道光皇帝每天都要召見他。】
【君臣二人圍坐在一起,商談禁煙之事。】
......
各朝古人都有預感。
這將是一場關乎華夏命運的禁煙行動!
......
【起初,道光帝特許林則徐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
【但騎馬上朝太過於招搖,林則徐便向道光帝坦言,自己實在不習慣騎馬。】
【道光皇帝卻說,既然騎馬不習慣,那就坐轎子上朝好了。】
【不僅如此,道光還允許他跪在柔軟的毛毯上覲見,甚至還允許他坐在椅子上與皇帝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