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洞察本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此時,彈幕彈出。
“清朝是想的最周全的,就是沒考慮到還有洋人。”
“再好的製度也是人來運行,而人有私心。就這麼簡單。”
“因為任何一種製度,在創立的時候無論有多麼完善,隻要運行了一段時間後都會被有心人琢磨出來漏洞。”
“事物是動態發展的。平庸之人掌權後,是跟不上變化的,而血緣傳承製度決定了庸才的必然出現。”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富和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隻要土地和財富不過於集中,一般都沒事,隻是這兩點做起來太難了。”
“八字真言。生於憂患,死於哀樂。”
......
彈幕飛速跳動,各朝皇帝看得眼花繚亂。
後人都在分析著問題的原因。
他們深知,問題是解決不完的。
所能做的,唯有不斷摸索前行,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
而諸多的曆史經驗教訓,讓他們更加明白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落後就要挨打。
在各朝古人的思考中,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為什麼蒙古人討厭忽必烈?】
......
各朝古人腦袋上都緩緩升出來幾個問號?
忽必烈不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嗎?
他帶著蒙古大軍殺進中原,搶了漢人的江山。
中原物產豐富,比那苦寒之地的草原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結果忽必烈還被自家族人討厭?
這不合理啊!
在各朝古人的不解中,視頻正式播放。
......
【忽必烈殺的蒙古人,甚至比朱元璋殺的還要多。】
......
洪武年間。
視頻的第一句話,就讓朱元璋懵圈了。
哈?
他殺了很多蒙古人?!
朱元璋猛地搖搖頭。
哪有這回事!
他推翻元朝後,中原大地上確實滯留了大量蒙古人,其中還有約莫十萬蒙古女子。
他恨元朝末期的蒙古人不假,但他並未因此大開殺戒。
為了穩定明朝初期的局勢,他煞費苦心,頒布了一係列法令。
這些法令要求蒙古人改用漢姓、學說漢語、改穿漢服,還規定蒙古女子隻能嫁給漢人等等。
對於那些不想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他還給了他們回草原的糧草。
至於選擇留在中原的蒙古人,隻要他們安分守己,願意服從明朝的管理,也能在中原安居樂業。
想到這裡,朱元璋忍不住挺直了胸膛。
他這麼做,無非就是想減少矛盾衝突。
若是將蒙古人悉數漢化,那可比屠殺他們來得高明!
而後,朱元璋似乎又想起了什麼。
忽必烈殺蒙古人,是為了爭奪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