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輕時的馬皇後,她手中拿著一塊餅,笑意盈盈。
“重八,給......”
“這是我剛偷來的餅,你快趁熱吃吧!”
......
這段影像,差點讓朱元璋破防。
這是後人拍攝的他和馬皇後的故事啊!
那時,他追隨郭子興打仗時,因戰功顯赫被郭子興猜忌,被關押並斷絕飲食。
秀英怕他餓,就去廚房偷剛出爐的滾燙烙餅。
為躲避盤查,秀英將餅藏於懷中,她的胸口還被燙傷。
後來,秀英每日都會給他冒險送餅。
朱元璋心頭湧起一陣酸澀和感激。
這餅,是秀英的救命之恩!
他這一生,何其幸運,遇上了秀英。
所以,後人說得對。
任何美人計對他都不管用,除非那個人是秀英。
唯有秀英,才懂他的靈魂。
......
畫麵切換。
是蘇軾的母親,程夫人溫溫柔柔的一段話。
“你儘管安心讀書,遊學備考。”
“家中生計,就交給我吧。”
......
蘇軾凝視著天幕中母親的形象,一陣恍惚。
這是母親對父親說過的話。
父親蘇洵年輕時喜歡遊蕩,二十七歲時仍一事無成。
母親從未因父親的浪蕩而整日抱怨,反而是默默照顧著家庭。
後來父親終於幡然醒悟,決定發奮讀書。
母親本是富家千金,為了家中生計,母親變賣了自己的嫁妝、首飾,開了家絲綢鋪子。
母親獨自支撐著家中開支,讓父親閉門苦讀。
更是孝敬老人,教育子女,讓父親再無後顧之憂。
然而,父親接連三次科舉失利,母親仍然勸父親不要灰心。
又時常以蘇秦、張儀的典故勉勵父親,堅信父親的才學終有一日將會大成。
母親還親自教導他們兄弟二人詩書,鼓勵他們“立乎大誌,不辱蘇門,也不悔於國家”。
可以說,母親以一己之力,托舉了蘇家的三個男人。
母親的仁愛、正直、剛毅,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而他也不負母親所望,在二十一歲時進士及第,並在製科考試中榮登榜首。
歐陽修大讚他的曠世才華,文武百官皆來恭賀,皇帝更稱他有著宰相之才。
所有人都誇讚他,可是母親卻在此時溘然長逝。
在人生最意氣風發之時,得此噩耗,不可謂是一個打擊。
於是他們父子三人,倉皇離京歸喪。
這近百日的歸喪之路無比漫長。
足夠他思考生和死。
過去心不可得。
過去已滅,未來未至。
天幕中母親的麵容漸漸變得透明,恰似一縷青煙融入山海。
蘇軾慢慢閉上眼睛,心中想著母親,久久無法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