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今年的國家任務
趙駿此時正在政製院處理政務。
出發時候的行程都已經定下,第一站是乘坐船隻前往南京。
這個南京不是後世的南京金陵,而是宋朝南京應天府,也就是後世河南的商丘市。
接著走陸路到淮南東路的亳州。
因為離汴梁不算太遠,估計也就兩三天的功夫就到了。
到時候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四處轉一轉,停留個兩三月,處理淮南的事情之後,再去杭州。
大體是先去淮南跟江東走一走,之後可能會去廣東那邊考察一下外貿,最後從廣州去湖南、湖北以及四川地區,視察整個南方的農業和經濟。
從目前的形勢上來看,北方暫時還是不能去。邊境地區人少戰事多,他去了純粹添亂,而南方是經濟和農業中心,去南方最合適。
得知包拯過來,趙駿就讓人把包拯帶到政製院。他又讓人去吏部把包拯的資料拿來後,就去了小會議室,邊看資料邊等。
很快門外響起了敲門聲,一聲“請進”之後,那位內侍打開門說道:“知院,包拯來了。”
“嗯。”
趙駿把手中的資料放在一邊,抬起頭看過去。
包拯便走入了會議室內。
他一路風塵仆仆,臉上依舊帶著茫然的神彩,走進來看到趙駿之後,先是微微驚訝,隨後還是拱手行禮道:“包拯見過知院。”
“坐。”
趙駿示意他坐到自己對麵,隨後等包拯坐下來之後,才開始打量對方。
額頭沒有月牙,臉果然比常人黑一點。
不過倒不是曆史上那樣真黑如炭,而是皮膚顏色稍深,整體還是趨於黃種人的膚色。
想來民間擅長把人神話。
包拯由於在開封府斷案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導致百姓由於他稍微黑一點的皮膚,而口口相傳,演變成了後來黑炭加月牙的形象。
至少趙駿現在親眼見到曆史上的包拯,僅僅隻是個皮膚顏色略深,麵容嚴肅剛毅了一點的普通中年男人罷了。
“包拯,你在任建昌知縣以及和州監稅的時候,政績斐然,才能出眾,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趙駿感歎了一句,隨後說道:“可惜你隻在任了不到三年,其中有七年多的時間未就職,資曆欠缺,殊為可惜。”
包拯麵容嚴肅道:“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包拯並不可惜自己在任上的時間少,隻可惜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不夠多,不能再多儘幾年孝心。”
“可是這樣你升遷就會受到影響,記得韓琦、文彥博、吳育他們好像跟一樣,都是天聖五年的一甲進士。”
趙駿反問道:“如今這些人一個個都是中堅官員,韓琦為右司諫,執掌諫台言官。文彥博前年通判絳州,去年年末因政績出色,已是監察禦史。吳育現在也是知審計司,皆為棟梁之才,你難道不後悔嗎?”
“不後悔!”
包拯搖搖頭:“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相比於當官,孝順父母更重要。”
“好!”
趙駿稱讚道:“百善孝為先,這是為人的準則,你能夠如此有孝心,這就說明品德高尚,值得我對你委以重任。”
包拯之所以年近四十還隻是下級小官,並不是他考的不好,或者政績差,而是為了贍養父母。
事實上他跟韓琦、文彥博、吳育等人一樣,都是天聖五年一甲進士及第。
但因為父母年事已高,所以他在擔任了一年不到的監稅之後,就辭官回家,給父母敬孝。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父母相繼去世,又要守孝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