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浪花千塵雪,東方明珠百度春,花滿堵,酒滿甌,十裡綺羅外灘煙……
自從近百年前那個條約的簽訂,滬城作為通商口岸被開放。
便迅速發展成為了遠東地區的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城市。
再加上長久以來的和平發展,未曾遭遇過戰火洗禮,也使得滬城擁有了更強大的包容性。
以及更強大的市場。
許多對那個時代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
1862年,滬城已建立排水係統。
1870年起,大北電報公司開始鋪設滬城到港城、到短崎的海底電纜。
1876年,華夏第一列火車從蘇城河畔駛向吳淞。
1882年在南X路31號,世界第三個發電廠建成,點亮了外灘南X路的街燈……
又過了一年,兩江總督打開黃浦江邊的引水閘門,滬城進入了自來水時代。
自19世紀60年代起,外灘地區從港區日益發展為城區,成為城市的新景觀。
外灘的誕生與繁華背後,見證了整個華夏民族與世界接軌的滄桑曆程。
到1894年,滬城已擁有108家企業,工業製造中心初露端倪。
到20世紀初,滬城人口數已突破百萬,成為華夏首位城市。
在國力衰微、航運主權旁落的情況下。
近代滬城工業、遠洋航運業主要由外資企業經營,因而具有一定的X民性與掠奪性。
但近代滬城遠洋航運的發展,也使得滬城作為一座樞紐性城市,成功地將華夏與世界聯係在了一起。
據統計,1895年至1911年在滬城新辦的民族工業企業為112家,占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成為一個大的製造中心”。
以機器工業為例,1920年民族工業工廠數已達114家。
1933年,滬城工業資本額占全國12個大城市總和的60%,生產總值占全國總產值的66%。
滬城成為近代華夏工業化的先鋒城市。
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工業無產階級也逐漸發展壯大。
滬城是華夏工人階級的發祥地,1921年滬城工人已經達到50多萬,占全國工人總數四分之一。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極強的包容性,使得夏冬雪駕駛著一輛奇怪的鐵包木……汽車行走於郊區也不怎麼起眼。
即便這輛車上一看就是滿載物資,但這種未曾見過的車輛招搖過市。
也使得周圍那些虎視眈眈的地痞流氓也不敢輕舉妄動,生怕惹怒了得罪不起的人物。
“諸位兄弟,我看你們也都是過得刀口上舔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營生……”
“各位不如跟我混,我雖然不能保你們一輩子榮華富貴,但頓頓吃飽喝足還是沒問題的,你們看怎麼樣?”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位駕駛著奇怪汽車的帥氣青年竟然主動跳了下來,並向他們發出了招攬。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讓那些地痞流氓們有些發愣。
他們看著眼前這位穿著整潔,氣質非凡的青年,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反應。
夏冬雪看著這些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漢子,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招攬這群地痞流氓既是無奈之舉,也是應有之意。
剛剛,他沿途走來,查看了一番我兔留在牆壁上的暗號,發現原本的聯絡點和上級竟然都已經人去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