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仆,您的想法很有啟發性。”項目負責人首先表態,“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和技術,再結合我們的自主研發能力,確實有可能實現這款發動機的批量生產。
我們會儘快組織專家團隊對您的建議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
李浩軒點了點頭,表示對項目負責人的支持。
他知道,這個項目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技術和資金的支持,更需要團隊成員們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努力。
“不過……”就在這時,項目負責人卻略帶為難地道,“即便是解決了這個問題,想要實現咱們卡車的自主生產依舊困難重重。”
“哦?莫非還麵臨什麼設備上的問題?”李浩軒不解地詢問道。
“並不是!”項目負責人苦笑著搖了搖頭,“卡車其他零部件的生產難度倒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咱們蕩寇鎮的同誌們努努力還是能夠解決的。”
“可咱們目前麵臨的問題卻是……工人不夠!”項目負責人略帶無奈地歎息道。
項目負責人接著解釋道:“李公仆,您知道,要搭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不僅需要高精尖的設備和技術,更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來操作這些設備,完成各個生產環節。
而現在,我們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尤其是缺乏有經驗的熟練工人。這已經成為了製約我們生產線搭建的最大難題。”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雖然我們可以從係統商城中購買一些自動化設備來減少人工操作,但這些設備價格昂貴,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生產環節都能用自動化設備來替代。
所以,我們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來完成生產線的搭建和後續的生產工作。”
“目前咱們蕩寇鎮雖然有五千人,但這裡麵能夠當做合格工人培養的連一千五百人都不到。”
“更何況他們要負責的項目實在是太多,哪哪都需要人。”
“而且,即便是合格的也需要培養後才能勝任工作。”
“因此,目前我們的工人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聽到這裡,李浩軒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知道,工人短缺的問題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儘快解決。
否則,即使花大價錢購置了先進的生產線和技術,也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那你們現在有什麼解決辦法嗎?”李浩軒問道。
項目負責人想了想,說道:“目前來說,我們有幾個可能的解決辦法。
第一,那就是等待咱們人口繼續增加後獲得更多可以快速培訓的工人來投入卡車生產線中來。”
“第二,加強工人的培訓和技能提升。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的那些技校把那些不合格的同誌們培養出有用的人才。”
“但現在華夏的情況李公仆你也知道,大部分同誌連大字都不識一個,想要把他們培養出合格的工人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時間。”
“第三,尋求外部合作。那就是咱們蕩寇村隻負責核心的零件生產,其他的零件都交給外麵的同誌們去做。
雖說如今的華夏文盲率很高,高級知識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但在龐大人口基數的加成下,再怎麼也有個五六十萬讀完中學的,大學生雖然少一點,但十分之一總還是有的。
如果能號召他們來到咱們的根據地,建造幾座卡車生產廠還是輕而易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