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穿之還是社會主義好!
喀爾喀以前雖然常年在漠北放牧,連南遷都是被葛爾丹逼的。
可來了以後他們才發現這邊無論是土地還是水草,都比自己以前的地盤好的多。
又因為和盛京靠的近,貴族們時不時還能跑出來享受一把。
所以康熙讓他們回故地他們當然是不願意的,一拖四五六,就是不肯麻利滾蛋。
這打不能打,滅又不能滅,康熙被這群鼻涕蟲煩的不得了,隻得讓人五次三番去催。
喀爾喀開始時還應承幾句,後來試探著發現康熙拿他們沒轍後,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理藩院催的慢了他們還敷衍一下,催得狠了他們就開始死皮賴臉的上折子請帝女下嫁。
康熙“……”
媽的智障!
不打你就算好的,居然還想占便宜,我像那麼大方的人嗎?
喀爾喀“不管不管,科爾沁要聯姻您不是也答應了嗎?不然我們有漂亮姑娘你們要不要,不過娶了俺們的姑娘俺們就不走了,這片地就當聘禮唄。”
康熙“老五,父皇……”
“哎,彆,彆,彆……凡事好商量,實在不行您嫁閨女,嫁了俺們就走。”
留不下就留不下吧,可彆真惹毛了被那個殺神斬草除根了,但公主還是嫁一個吧,您看您瞧我們部落眼睛都綠了,沒點保障我們可真不敢走。
康熙“哎,老五,父皇給你……”
“隻要公主嫁過來,喀爾喀就給她漠北漠西的參政權,至於俺們走不走,等一年後您再決定?”
反正大清入關後就學傻了,把格格們都教成了標準鵪鶉,看嫁到科爾沁的短命格格們就知道了。
就算給她參政權也沒事,反正就算不說這話,蒙古的大福晉們本身就能掌握丈夫的一半權利。
而且有那個殺神震著,他們也隻是想過得好一點,造反什麼的那是想多不敢想,多個監視的也沒多大不了的。
康熙“……”
自己當初想乾掉喀爾喀,就是怕等他們回去了占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漠西。
要是真能明著參政,這顧慮就不存在了。
至於格格不會不敢?小意思,她不行自己不能往她身邊放人嗎?
“你們該吃吃該喝喝,容朕考慮一番。”
既然自己這邊占足了優勢,這公主的人選可得好好考慮一下。
而且這情況下聯姻,是得在大朝上知會眾臣一聲。
第二日一上朝,康熙話剛說完,朝廷裡就響起一片讚同聲。
這事有搞頭啊,不過是舍一個帝女過去罷了,大清自入關以來又不是沒搞過,這光皇太極時期就嫁過去二十幾個呢,順治手上也沒少嫁。
前七八年還有三格格跟五格格嫁過去了呢!再去一個也沒啥大不了的。
這要是公主真能插手漠北政權,那可不僅看住了喀爾喀,還能對科爾沁形成個包圍之勢,也不說打不打吧,至少以後不用做夢都怕人家反了。
這要是公主在喀爾喀出啥問題了,也不吃虧,聖上這不正愁沒借口發兵嗎?
一旦帝女沒了,那大清再動手,就是科爾沁也沒話說。
要是他們再沒眼色瞎逼逼,那乾脆一起打好了,他們有五阿哥在手,怕個毛啊!
當然反對的聲音也有,這反對的人還挺棘手,眾臣正三呼萬歲聖明,把這事徹底定下來的時候。
太子為首,三、四、五阿哥跟著……十、十一阿哥打底,一串兒阿哥們齊刷刷地不同意。
尤其五阿哥,他就咬死了一句話“要打我去,想搞政治聯姻,就三個字——不同意。”
這都什麼毛病,光看著大清的格格們撫蒙去的人多,也不看看去了多少,活過了三十的又有幾個?
這要是以前,去撫蒙也是沒辦法,可現在明明占著先機,要想讓喀爾喀滾還不容易?偏偏還得搭上個格格。
也不看看這次要尚主的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是個啥德行,說他庸碌無為都算輕的。
前幾年大格格五格格她們嫁的時候顧嫵沒話語權就算了,但到了如今這局麵還保不住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們,那他也就白折騰了。
而且康熙能同意這個,多半還是沒歇了打喀爾喀的心。
說實話這彆人打過來自衛顧嫵沒問題,可喀爾喀現在這麼乖,單純為了一句千古名君的名聲跟疆域問題主動挑事就有病了。
大清百姓吃飽穿暖還有問題呢,不搞內部建設搞什麼外部戰爭啊。
而且這蒙古問題解決了,喀爾喀遷不遷都是小事,你答應我回來就封親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