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把精力全放在兒女情長的事上了。
這種怎麼都扶不起來的阿鬥,誰有那個耐心替他擦屁股?
林緒之在林老爺子的眼裡也一樣。
這世上有後媽後爹的人多了,不說有多大的出息吧,可稍微但凡是個男人,就不至於讓一幫比自己還小的孩子們給欺負的哭哭啼啼的。
這像個什麼樣子?
倒是他臨走前玉石俱焚的那一招兒挺合老爺子的胃口的,但也僅止於此了。
那幾年當官的日子也不好過,時不時就要被人抓住把柄搞一頓。
林老爺子忙著這些事還來不及呢,哪有那麼多時間管個被下放了的毛孩子,慢慢的也就把調教他這事兒給忘了。
不過這孩子能在沒有任何助力的情況下再回京城來,還把偌大一個何家搞得沒一點兒脾氣,隻能拜訪自己這把老骨頭。
這就有點兒意思了。
所以何家人剛一走,林緒之的檔案立馬就被擺在了老爺子的案頭上。
林老爺子翻著看了一遍林緒之下鄉後的所作所為,越琢磨越覺得這個小家夥能好好培養,就又盯上他了。
不止林老爺子,林常州夫妻兩這會兒自然也知道林緒之回來了。
不由怒火攻心,恨不得這逆子立馬死了乾淨。
至於為啥恨成這樣呢?
這就要從林緒之他們下鄉開始說了。
當時林緒之下鄉,不僅卷走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還用他老子的把柄,威脅著這夫妻兩,讓林和平兄妹也一起支援邊疆了。
本來他們還想等林緒之一走,就以病退的名義把人給弄回來。
可林緒之這人蔫兒壞呀,他親手替兄妹選的地方,哪容得林常州夫妻鑽空子?
——不管是y省,還是新省,壓根就不支持病退跟招乾。
所以夫妻兩想儘了辦法,也沒能把兒女們給弄回來。
為此林常州還特地去求了林老爺子呢,不過人老爺子眯了眯眼,啥話也沒放,隻給他塞了個恢複高考的消息,就端茶送客了。
可消息送出去也沒用,等高考成績一下來,林和平考了一百五,他妹子考了一百八,兩人一個都沒能考回來。
本來林常州倒是想讓他們先頂了彆人的名字回來的。
可這過程中出了岔子……也不知道是被哪個滿肚子壞水的給舉報了。
人沒回來不說,他自己還被林老爺子罵了個狗血噴頭。
林常州想著沒回來就沒回來吧,既然高考都恢複了,那知青們回城那一天也就不遠了。
大不了再耐心等等,等政策下來了再按規程回來唄。
可人倒黴起來喝涼水也塞牙。
等來等去政策是出來了,卻不是關於回城的——全國上山下鄉工作會議一開,中央出了個《知青工作四十條》。
這下林常州夫妻都恨不得把林緒之給生吞活剝了。
為啥呢?
因為《四十條》肯定了“文·革”以來上山下鄉工作的“偉大成就”,還強調今後仍然要“有計劃地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工農相結合”1。
這就意味著全國知青的回城夢都滅了。
而像林和平這樣的“支邊”知青更慘。
因為《四十條》上明確規定今後農場或者兵團的知青,一律按照國營企業職工對待,不再列入國家知青政策的照顧範圍。
這就意味著,不管以後知青政策再有任何變化,也跟林和平兄妹兩沒一分錢的關係,誰讓他們連知青都不是了呢?
親兒子親閨女再也回不來了,鄭蘭香是差點當場昏過去。
林常州這個當爹的自然也沒好到哪裡去。
他自己乾的事,自己心裡當然有數。
彆人看來他膝下有兩兒一女,所以就算林和平兄妹兩回不來了,不還有個大兒子養老送終嗎?
可他跟大兒子之間,彆說父子情分,彆互相捅兩刀子都算手下留情了。
這邊是掏心掏肺、卻再也回不來的兒女,那邊是早就放棄了、卻遲早功成名就的大兒子。
林常州心裡能平衡嗎?
不過不開心歸不開心,最想捅死林緒之的是鄭蘭香。
林常州心裡卻有點動搖,倒不是他不疼林和平他們。
隻是既然現在他們鐵定是回不來了,還不如改善改善跟大兒子的關係,免得臨了臨了了,他們兩口子卻落個無人贍養的結局。
這可是那幫絕戶才有的下場,他林常州風光一輩子,彆人老了有的,他自然也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