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王國!
“你是這方麵的行家,關於企業反腐,想聽聽你的意見”,
趙子明喝了一口茶,笑著說道。
劉兆星心下一動,麵上不動聲色,客氣說道,“趙總太過獎了”,
沉吟一下,組織好語言,開口說,
“腐敗幾乎是不可能杜絕的,從領導階層到員工,都缺乏監督和自律的精神,治國先治吏,治企先治管理者,權力是一切的核心所在……”,
成立內部監察機構,不是趙子明的心血來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企業腐敗比公務人員腐敗更嚴重。
同樣是人,沒有哪個群體的道德更高尚,對於很多職工來說,待遇再好,也不過是一份工作,不是自己的事業,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思想嚴重。
公司發展到今天,腐敗問題慢慢滋生,趙子明想忽視都很難,出了問題就要解決。
大企業的通行思路就是,從公安、檢察、紀檢、審計係統挖人,組建內部反腐機構,名稱各異,性質差不多,畢竟偵查工作的技術性還是很強的。
趙子明自然也是走這條路,幾家公司現有雇員超過一千多人,人事關係日趨複雜,成立專門機構刻不容緩。
如果不是他發展的時間太短,監察部門應該是伴隨著企業一同成長的。
最近一直在物色合適的人選,趙子明作為法律專業研究生,背靠東大,人脈資源絕對豐富。
東大法律專業壟斷了整個華東地區的公檢法司,想找一些技術人才並不難。
但是,一個合格的主管可遇不可求,他的為人處世、行為作風將直接決定到新設部門的成敗。
導師鄧哲給他推薦過幾個人選,東大的領導也給他過建議,趙子明還在考察中。
今天意外見到劉兆星,稍加接觸,發現他也很合適。
專業素質不用多說,絕對過關,而能做到局長的位子,大局觀想必不缺。
能在風波中全身而退,說明劉兆星為人還算清廉,沒有過多的貪欲。
與劉磊的接觸,也沒發現其驕橫、奢侈,家教可見一般,方方麵麵的細節,都可以說明劉兆星的能力和為人。
當然,趙子明不會草率下決定,畢竟今天是第一次見麵,雙方隻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回去後,還要建立個人檔案,進行係統分析。
合不合適,得靠理性判斷,感覺在很大程度上並不靠譜。
“企業反腐不好開展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認識不到位,貪官汙吏人人喊打,但是商業賄賂,並沒有形成壓倒性的輿論……”,
劉兆星將自己的見解說出來。
越是沒有準備,越能體現一個人的積累。
劉兆星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思路清晰、邏輯分明,確實有真材實料,不是那種蠻乾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