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國製造業重新興起,雖然和國內製造業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但是威脅已經成立”,
文立心笑了笑,製造業回流是一個大趨勢。
“我一直認為,中美天然具有互補性,美國科技實力強,中國製造業發達,如果能對接美國的先進科技,對於國內經濟的發展,作用不可估量,對世界都有很大的幫助”。
趙子明笑了一下,這不就是代工廠嗎,文立心說話,倒是挺含蓄的。
“在現階段,中國想挑戰美國的先進科技,還很勉強,我們隻有腳踏實地,找準定位,才能積攢實力……”,
文立心思路清晰,說起話來,也不怎麼避諱。
趙子明總結了一下,文立心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不要好高騖遠。
中國想在短期內有大的技術突破,根本不可能,既然製造業天下第一,就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以自己的短板和美國的長板競爭。
美國的科研實力,可以說獨步全球。
中國的機會就在於製造業和市場。
一旦有了市場,甚至可以反過來掌握技術。
正像東芝的高密度硬盤技術,美國航空航天的記憶合金技術,獲利的都不是技術發明人。
李偉全程話都不多,一方麵他對兒子氣難消,另一方麵,對陌生的領域,向來不怎麼喜歡發表意見。
對比一下兒子和趙子明,差距很明顯。
李偉雖然經常罵兒子不爭氣,其實心裡還挺以他為豪的,自幼刻苦學習,長大後留學美國,基本上沒讓李偉操多大心。
兒子的成就,向來是他的得意所在。
看看身邊的老朋友,孩子幾乎都是吃喝玩樂之輩,讓爹媽操碎了心,很有甚者,進了監獄。
李若舟雖然沒有太大出息,在同齡人中,已經很出色了,李偉甚是滿意。
當然沒法和趙子明相比,這樣的妖孽,十年不見一個。
說起來也很奇怪,李偉不止一次看趙子明的檔案,在發家之前,平平無奇,和李若舟都沒有可比性。
成績一般,長得一般,幾無任何優秀之處,最多值得稱道的是,還算努力,不過努力的人多了。
如果努力算是珍稀品質的話,世界上就不會有窮人了。
然而一進入商界,如龍入大海,一發不可收拾。
幾乎每天都在成長,半年都能感到脫胎換骨的變化。
李偉也不禁感慨,智慧天成。
誰能想到,三年前還是一個草根大學生,時至今日,已經讓人不可直視,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有時候,李偉隻恨自己沒有女兒,不然的話,一定要做成親戚。
勉強能安慰一下,就是自己當機立斷,把雲氏姐妹送了出去,留了一點香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