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萬對於趙子明來說,不算什麼,他也不在乎項目能否成功,縱然失敗,也不枉兩人相識一場。
然而對於外人來說,黃小波絕對是優中之優。
背靠輝煌這顆大樹,加上其本人的專業素養,行業的深厚人脈,項目想不成功都難。
不過是掙多掙少的問題。
當然,對於這種盛事,外人羨慕不來。
多少創業者卑躬屈膝,為了一點啟動資金,四處化緣,到了黃小波這裡,翻了過來。
“一路走好”。
趙子明將思緒收回,前進的路上,不可能每個人都不掉隊,他能做的不過是祝福罷了。
裁撤遊戲製作部門,也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
創新乏力是直接誘因。
憑借公司現有的積累,技術、人才、人脈,都是業內頂尖水準。
不要說和同行相比,就是與之前《江湖》的項目小組相比,也是遠遠超過。
然而,新項目卻一直難產,遲遲無法落地。
讓趙子明對大公司病有了深入體會。
激勵機製、懲罰機製都很完善,卻始終拿不出讓人心動的產品。
原因分析,措施整改,層層加碼,仍舊沒有效果。
可能是趙子明要求太高,也可能是判斷的主觀性太強,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
但是《江湖》珠玉在前,趙子明不願冒險。
打動不了人心的作品,不可能是好作品。
如果輝煌推出一款圈錢之作,損害的是公司整體聲譽。
其潛在影響,不是一點錢能彌補的。
依托《江湖》,成於魔鏡。輝煌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成功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印象。
這是花再多錢,也買不來的,趙子明小心翼翼的維持,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既然創新乏力,就隻能轉移方向,裁撤沒用的部門和人員。
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自省。
一曰內,一曰外。
對於趙子明來說,認識到人力時而有窮,縱然黑科技在手,也不可能隨心所欲,目空一切。
對於公司的外部環境來說,吃獨食向來是取死之道。
《江湖》壟斷市場,整個行業凋敝,任由情況發展下去,遲早會激起更大的反撲。
要知道,盈不可久,沒有長盛不衰的道理。
現在,輝煌借著國家大勢,縱橫捭闔,所向無敵。
然而,隨著武俠文化的流行,《江湖》的作用會逐漸下降,一枝獨秀,不如百花齊放。
到那時,麵對整個行業幕後大佬的聯手,血戰不可避免。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搭上了文化出口的順風車,輝煌不可能安安穩穩的撈錢至今,早就和人打的頭破血流。
中和,天下之根本。
靠輝煌一家,不可能吃的下整個市場,公司與行業相比,當然是後者更有誘惑力。
在最輝煌時退出,留下傳說的背影,將業務的重心轉移,從ctor到besses。
既可以說是驚險一躍,也可以看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