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仇恨、金錢的原因,盯上他,唯一的可能,就是人工智能這一點。
畢竟,世界上比他有錢的多的是,如果沒有小智帶來的爆炸性影響,數字集團和趙子明隻能算作一個符號,進不了國家的視線範圍。
而有了人工智能,就不一樣了。
一個絲擁有了人工智能,都可能引起轟動,更不用說趙子明這樣的商業奇才了。
他現在猛然發現,低估了自己,低估了人工智能。
即將改變世界的科技,不是那麼簡單。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能把科技轉化為產品的企業家,更能發揮科技的作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為什麼說,science始終比不上technology,原因在於此。
不能轉化為產品的科技都是耍流氓。
而趙子明正是這樣一個企業家,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過往的成績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
這樣一個人,發明創造了通用人工智能,必然會引起關注,甚至窺覷。
普通人可能關心的是,他將來會走到哪一步,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甚至關注一下趙子明的私生活,愛好八卦之類。
而政客關心的是,人工智能的誕生,究竟會給現有的格局,帶來多大的變化。
要知道,一個新科技誕生,甚至能帶給人思維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其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學術上有一個名詞叫做範式轉移。
新範式被接受,通常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是先抗拒,發起反對革命,然後才被逐漸接受。
在這個過程,免不了動蕩,甚至流血,犧牲。
稍微有點遠見的政治家,就不會把通用人工智能的誕生,當做一件小事,哈哈一笑,就過去了。
可以說,從小智誕生那一刻,整個世界就開始發生變化。
潛流洶湧,風暴襲來,而趙子明就是那個關鍵點,風雲彙聚。
然而,受限於人生閱曆,雖然他已經很聰明了,在某些事,難免判斷失誤,身在局中而不自知。
趙子明有預料到,數字集團可能會是下一個科技焦點所在,卻想不到,更激烈的手段都有可能被使用。
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不是溫順的,甚至可能是殘酷的。
今天這件事,隻是給他提了一個醒,不要以為人工智能是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就忽視它的影響力。
事物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斷擺脫創造者的束縛。
人工智能雖然從長期來看,利大於弊。
然而,短期內的動蕩不可避免。
不可能討的每一個人喜歡。
不可能控製所有的影響。
不說既得利益者的阻擋。
即使普通人,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在思維模式上,都可能難以接受人工智能的存在。
憑什麼會認為,人工智能會被所有人接受。
人工智能帶來的衝擊,甚至會動搖現有的格局,政治的、經濟的、國家的、企業的、個人的,所有的一切都被包含。
並不是說,新的科技來了,大家認同、選擇、欣然接受。
而是,持有舊思維模式的老一輩退出了曆史舞台,新的思維方式才能占據主導地位。
老去或者死去,本來就是不斷鬥爭的過程。
“任重道遠”,
四個字在趙子明腦海中一閃而過。
雖然他沒有證據,心下也有幾分確信,最近的兩件事都是衝著人工智能而來的。
至於誰在幕後,反而並不重要了。
因為接下來,會有更大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