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就顯出了梁俊超的貢獻來,如果選擇最初的“股權掉期”,保不準會出什麼幺蛾子,眾目睽睽之下,很容易激發同仇敵愾。
稍後事態的發展,一如趙、沈兩人之前預料的那樣,“陰謀”之說甚囂塵上,更有人指責數字集團不務正業,純粹在靠玩金融賺錢(一舉賺取上百億美金,大約是ar超四分之一的市值)。
對此,公司的發言人許天瑞淡定地回嗆到“我還沒聽說有哪家對衝基金也研究人工智能的。”
言下之意就是你們是真正的對衝基金,在自家的老本行金融上,卻玩兒不過我們一個外行的,還有什麼臉,胡說八道呢。
趙子明也是第一次知道許天瑞這麼風趣、辛辣。
這話真是太損了!簡直就是罵人不帶臟字。
不管敵人怎麼狂吠或者嫉妒,絲毫改變不了大局。
雖然事後的餘波還在不斷蕩漾,但股市上的故事卻告一段落。
許天瑞除了帶回上述談判條件之外,還轉述了英國政府提出的私下協議。
保留ar組織架構,包括位於英國劍橋的總部,它現存的高級管理團隊,品牌及以合作關係為基礎的商業模式,並在未來5年將ar在英國的雇傭人數,由目前的僅4000人擴大一倍至8000人。
如果數字集團承諾這一係列條件,可以換來監管機構的放任,對於此次並購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趙子明稍加考慮就同意了,雖然它覺得(40008000)人的雇傭成本太高,不過比起即將到來的收獲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麼。
稍後二十多天,數字集團花費近七十億英鎊,將ar公司剩餘30的股票,全部購入手中。
整個過程異常順利,和之前的狂風巨浪、慘烈廝殺相比,接下來的行動就顯得平淡無奇,毫無波瀾。
不過這也正是商業史的常態,畢竟和平發展才是主流,對抗、偷襲、搏命,隻是偶爾為之。
截止8月1日,數字集團正式發布公告稱,已經以234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芯片巨頭ar100的股權。
它為每股ar股票現金支付17英鎊,較之兩個月前的收盤價,溢價43。
至此,數字集團在經濟層麵上完成了對ar公司的控製。這是英國退歐公投之後首個大型交易。也是數字集團2016年的首筆海外投資。
消息一出,引起巨大轟動。
綿延近三個月的戰火,終於落下帷幕,英雄取得了最終勝利,是一次喜聞樂見的大結局,符合邪不壓正的價值觀。
無數網民集體狂歡,國內多家媒體紛紛報道,為此次勝利慶祝。
要知道,這次並購,帶來的影響是全世界的。
公開資料顯示,ar是智能手機市場的統治者,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蘋果和三星都是其客戶,它還在物聯網、服務器、車載係統等領域研發處理器產品,如汽車工業、網絡設備。
同時,ar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超過100家合作夥伴。去年發貨的ar架構芯片達到1500萬片,比一年前增加300萬片。其中約半數來自移動設備,同時,ar的網絡設備和物聯網芯片增速更快。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ar公司的地位,英國科技皇冠上最珍貴的寶石。
收購它的成就,不亞於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也難怪國人為此興奮乃至瘋狂了。
其中,鳳凰財經以《史詩級破局》為題,詳細解讀了這次並購的過程,包括起因、經過和結果,用起、承、轉、合的敘述方式,深度解讀了數字集團和趙子明在關鍵時刻的勇氣和擔當。
一經發出,贏得了上億的點擊量。
很多網友第一次知道其中的內幕,發現看似尋常的新聞背後,原來隱藏著洶湧暗流。
芯片夢想,千億賭局。
也正是通過《史詩級破局》,很多人才了解了中國芯片的現狀以及並購ar公司的意義。
可以說,此次成功,對中國而言,意義無比重大,怎麼誇張都不為過。
用一句話形容,“久旱逢甘露”。
芯片產業幾十年來積貧積弱的困局,終於出現了一絲曙光。
隻要過了最後一關審核,國產芯片就不用再被掐住脖子了,而是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會有一種聲音,也有媒體大潑冷水,讓人們不要高興的太早,數字集團的成功隻是過了第一關。
後麵還有更大的困難等著它。
經濟之後就是政治。
某種程度上,政治原因更加複雜,無數次跨國並購含恨而終的背後,都有它的影子。
具體到ar公司身上,主要有兩個監管機構。
一個是英國,一個是美國。
經過這次操作和利益交換,英國相關監管部門預計不會反對這筆交易。
而美國是致和變數。
如果不是在大選期間,政壇亂糟糟時,早就有人為此發聲,不希望並購完成。
即使這樣,早在7月16日,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便發表了一份報告稱,中國的芯片業已經對美國的相關企業和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並建議美國總統下令對中國的芯片產業進行更加嚴密的審查。
7月21日,川普正式接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愛出風頭的他,自然會對數字集團並購ar公司一案發表看法。
川普聲稱一旦他競選成功,將會同意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對相關收購芯片投資交易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密切關注關鍵基礎設施的收購,包括電信行業和高新技術等。
cfi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跨部委委員會,其職能為審查一切關乎美國國家安全的外國對美投資,由美國財政部長進行直接領導。
ar在美國有一部分業務,雖然占比很小,原則上確實需要經過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審查。
據《華爾街日報》稱,政府加強對中國在美投資進行審查,是與川普在政策方向上取得一致的罕見例子。
至此,勝利皇冠上仿佛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