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宮裡來了一個清洗,官場上也來一個肅清,清除了不少官員。這些官員不是被砍頭,就是被流放,被關入大牢。這些官員都是門閥世家的人,或者是他們精心培養出來的。
周武帝直接在早朝上,笑眯眯地跟這些門閥世家說,不要在他麵前耍聰明,更不要在他麵前搞小動作,也不要在他眼皮子下安排一些有的沒的人。他心情好的時候,可以不計較。但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彆怪他心狠手辣了。
那天的早朝,不少人嚇得麵如土色,雙腿發軟。等早朝結束,不少人直接嚇得癱軟在地上,半天站不起身。
自這件事情後,門閥世家不敢再試探周武帝的底線。因為試探後的後果,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這些年來,門閥世家們也漸漸地摸清楚周武帝的底線在那裡,所以沒敢再搞大事情。
除了糧食種子,先帝當初還逼著門閥世家捐地。
這些門閥世家原本就強占了很多田地。趁前朝大亂的時候,他們又霸占了不少田地,弄得百姓們沒地可種。
先帝強硬地從他們手裡收回不少田地,並把這些田地分給百姓種。先帝和周武帝還鼓勵百姓們開坑荒地。開出來的地,歸開荒者自己所有,不會被衙門收走。除了這個,當地衙門還會獎勵些東西給開荒者,比如說糧食、種子,還有免交三年的稅。對了,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落戶。
因為戰亂,各地出現不少流民。這些流民四處奔波,居無定所。
大周剛建立的時候,京城裡都沒有少人。在前朝,最鼎盛的時候,京城的人口有一百多萬。但是,大周初期,京城隻有二三十萬人口,隻有前朝鼎盛時期的五分之一的人口。
為了增加各地的人口,先帝就製定了一個政策。流民隻要開墾出田地,並居住一年,就能在當地落戶。
因為這個政策,流民們不在四處遷徙,留在了當地,並積極地開墾田地。這不僅增加了當地的人口,也增添了很多耕地。
目前為止,大周開墾出來的耕地已有五、六百萬頃。這個數字咋一聽,覺得很多,其實並不多。按照大周的總人口來說,並沒有達到每個人都有耕地的程度。
其實,在前朝最為鼎盛繁榮的時期,開墾出來耕地七百多萬頃。但是因為戰亂和天災,不少開墾出來的耕地被毀。這些被毀的耕地,大多數都徹底變成了毫不用處的荒地,無法再恢複成耕地。
大周初期,能種糧食的耕地隻有兩三百萬頃。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大周的耕地增加了兩倍,變成了五六百萬頃。還有,各地的人口也成雙倍的增長。不過,離周武帝想要的目標還差了不少。
周武帝和何相他們決定再好好地休養生息五年,屆時耕地和人口會再次成雙倍的增長。這就是何相之前對沈虎他們說,為什麼這五年裡不能攻打蜀地的原因。
接下來的五年,對大周來說非常重要。隻要在這五年裡,人口和耕地,還有糧食達到周武帝他們定下來的目標。那麼,接下來收複蜀地完全沒問題。還有,抵抗匈奴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話說回來,當然先帝鼓勵百姓開墾荒地,他自己身先士卒,帶著周武帝和他手下的將士開墾出好幾畝田地。
周武帝每年春耕插秧的田地,就是他們父子親手開墾出來的。
當然,周武帝也讓太子和代王開墾出一塊屬於他們自己的田地。
周武帝規定,凡成年後的皇子必須在一年之內開墾出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他們開出來的田地產的糧要是多,還能獲得獎賞。
他和先帝開墾出來的這幾塊田地挺肥沃的,每年產的糧食還挺多的。
一有時間,周武帝都會來這幾塊田地查看情況。如果田地裡長了不少雜草,他會親自下田除草。如果長蟲了,他也會親自下田除蟲。到了收成的時候,他也親自下田割稻子。
先帝在世的時候,經常說他們是農民,不能忘了本,更不能忘了怎麼種地。即使做了皇帝,也不能忘了這些,因為這是他們趙家的根。如果以後他們趙家失去了江山,還能回去繼續做農民種地養活自己。
周武帝小時候經常幫家裡做農活,從小到大都是做農活的一把好手。他自然也要要求他的兒子們從小就會做農活。
一眾皇子,除了小兒子趙曜沒有下地做過農活。其他皇子每年都做,並且做的都還不錯。如果他們做的不好,周武帝會毫不客氣地揍他們。
三皇子他們曾經因為不好好下地做農活,差點被周武帝打死。還有,在下田做農活的時候,他們要是敢叫苦叫累,怨天怨地,周武帝也會揍他們。
皇帝和皇子們都種地乾活,大臣們自然也要。雖然周武帝沒有強製大臣們學他們,但是大臣們不敢不學著做啊。
他們種地乾活肯定不如農民,但是他們能最起碼會種地。還有,他們能深刻地體會到農民的不易,也明白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