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趙曜從八皇子的屋子裡用完晚膳回來,見竇樂等在他院子的門口,忙走了過去。
竇樂一見到趙曜,忙走上前去,先向趙曜行了個禮:“見過十殿下。”說著,從懷裡拿出一封信遞給趙曜。“十殿下,這是王爺給您的信。”
趙曜滿臉欣喜地接過信,說:“我算著你也該給我送信了。”
一旁的同喜打趣地說道:“竇樂,你今天不把楚王殿下的信送來,殿下這幾日就要急了。”
竇樂臉上堆著笑說:“奴婢知道十殿下一直在等王爺的信,怕十殿下等急了,所以一收到信,奴婢就送來了。”
“辛苦你了。”趙曜把信揣到懷中,笑著對竇樂說,“跟我進屋,讓同喜招待你喝茶,吃些點心。”
“謝十殿下。”竇樂跟著同喜進了屋子。
趙曜要寫回信給楚王,所以竇樂暫時得留下來,等十殿下寫好回信。
回到書房,趙曜迫不及待的拆開楚王殿下的信,整整十二張紙。
楚王平日裡不是話多的人,跟誰都不多話,哪怕是李妃娘娘。唯一能讓楚王話多的人隻有趙曜。
之前,楚王寫信給趙曜隻要兩三張,簡單地寫了些他在這半個月裡做了什麼事情,趙曜說他寫信敷衍他。
趙曜要求楚王以後寫信給他,最起碼要寫十張紙。從那以後,楚王每次寫信給趙曜都有十幾張紙。
楚王每隔半個月寫一封信給趙曜,這幾年來從來沒有斷過。
打開信一看,果然先是問他這半個月有沒有好好讀書。
趙曜邊看,邊在心裡吐槽道:四哥,你就不能換一個開頭嗎?
楚王在信裡跟趙曜說了說梁州的情況和他兒子的事情。
在楚王沒有接管梁州之前,梁州是有些亂,主要是民心不定,畢竟之前一直被亂軍霸占。
亂軍們不管百姓的死活,隻知道剝削百姓,弄得梁州的百姓苦不堪言。後來,亂軍除去,朝廷派人管理梁州,百姓的日子才好過點。
楚王接管梁州後,把梁州管理的井井有條,讓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他臨走前,趙曜送給他改良後的犁。趙曜稱之為“曲轅犁”。
曲轅犁要比之前的犁更好用,更省力。
自從有了曲轅犁,百姓們耕地就變得輕便了些。
耕地耕的好,糧食才能種的好。糧食種的好,收成才會好。
因為曲轅犁的出現,這幾年大周很多地方的收成漲了不少,尤其是江南地區。
這幾年,江南一帶的糧食的收成要比往年漲了三四層。梁州的糧食的收成也增加了不少。
因為曲轅犁,趙曜這個十皇子在民間又狠狠地刷了一波好感。他現在在民間的名望非常高,完全不輸給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
除了送給楚王曲轅犁這份大禮,趙曜還在信中告訴楚王,可以多收集些羊糞的作為肥料澆灌田地。
梁州那邊有不少百姓養羊,最不缺的就是羊糞。有了羊糞作為肥料,梁州不少田地變得肥沃不少。
說到羊糞,趙曜曾讓梁潤派人在西域購買羊糞。
比起大周,西域的羊更多。再者,西域那邊人種地種的不多。
西域那邊的人得知大周人要買羊糞,都覺得大周人奇怪,還暗地裡笑話大周人。既然大周人傻錢多,願意買他們的羊糞,他們當然樂意賣,雖然賣的非常便宜,但是能賣一文錢是一文錢。
其實,趙曜原本是想把化肥弄出來的,但是後來想一想,還是等他日後去了嶺南再做出來。
大周的老百姓沒想到羊糞這麼有用,這讓大周各地的百姓興起養羊的風潮來。
楚王之前在宮裡的時候,就經常看農書,還曾經親自去詢問有經驗的老農。為此,他還寫過一本有關農業方麵的書。他在農事上麵很有經驗。
他到了梁州後,非常關心梁州的糧食,經常親自下田查看水稻或者麥子的情況。
每年春耕的時候,他還親自下田耕地、插秧。等到秋收的時候,他還親自下田割稻子、割小麥。
梁州的百姓見楚王殿下這麼重視糧食,心裡自然是非常感動。同時,對種地也更加用心。
除了重視糧食,楚王也非常看重讀書一事。
梁州因為之前有亂軍,不少讀書人被殺,不少書院被毀。在楚王接管梁州之前,梁州太守並沒有在意讀書這件事情。梁州太守早就知道梁州日後要成為某個皇子的封地,他當太守當不了多久,所以懶得費心思管理梁州。
楚王來到梁州後,不僅出錢修建書院,還建立了一所梁州的太學。隻要學子能考進太學,不用交束脩,還能獲得獎勵。
這兩年來,梁州的文風比之前興盛了許多。據說,還有不少外地的學子跑去梁州求學。
京城的太學太難考了,十個人隻有一個才能考的進,而梁州的太學要比京城的太學好考很多。對天下學子來說,考進梁州太學,日後留在梁州做官也是極好的。
楚王在封王來梁州之前,在民間就頗有賢名。他到了梁州後,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這讓他更得賢名。
這幾年,不少人前去梁州謀出路。對於有才之士,楚王全部收了下來,並且禮待重用他們。
楚王接管梁州沒幾年,讓梁州煥然一新,百姓們也猶如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