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魏王府裡。
魏王正在書房裡處理事情,就在這時,門口響起餘海給魏王妃行禮的聲音。魏王聽到後,微微皺了下眉頭,旋即把桌子上的信件收了起來。
沒一會兒,門口就響起魏王妃溫柔的聲音。
“殿下,妾身能進來嗎?”
“進來。”魏王雖然有些不耐,但是還是讓魏王妃進來了。
魏王妃讓廚房燉了補湯,特意送來給魏王喝。
魏王並不喜歡喝湯,但是魏王妃每次送來的湯,他都會喝掉。他之所以會喝,不是因為這湯是魏王妃送來的,而是這補湯是趙曜要求的。
趙曜原本再想給魏王求一顆十全大補丸,沒想到那個苗疆大夫出了意外死了。他沒有留下十全大補丸的藥方,他的後人沒法煉製。不過,就算他留下藥方,他的後人也不一定能煉製出來。據說,煉製十全大補丸的過程非常複雜,很難成功。
既然沒法再弄到十全大補丸,趙曜就從彆的地方弄到藥膳補湯的方子,讓魏王每天都喝補湯。
趙曜把藥膳補湯的方子給了魏王妃,讓她每天監督魏王喝補湯。
雖然魏王很嫌棄喝補湯,但不得不說自從喝了補湯後,他的身子變好了不少。每年冬天和春天的時候,魏王極容易生病,但是自從喝了補湯後,他去年的冬天沒怎麼生過病。
魏王妃知道魏王忙,等魏王喝完補湯後,她便離開了。臨走前,她沒有忘記提醒魏王注意身子,早點休息。
等魏王妃離開後,餘海這才走了進來。他手裡拿著一封信,一封從江南送來的密信。
魏王從餘海手裡接過信,立馬拆開看。
餘海見魏王看完信後,臉色瞬間變得陰冷,他心中不由地一緊,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王爺,江南那邊是出了什麼事情麼?”他馬上想到十殿下在江南,臉色大變的問道,“難道是十殿下出事了?”
“十弟沒有出事,隻是……”說到這裡,魏王揚起嘴角冷笑,“太子和代王他們竟然派人盯著十弟。”
“太子和代王他們要對十殿下不利?”餘海麵露驚慌道,“難道十殿下不小心發現了他們做的事情,他們要殺十殿下滅口?”
“這倒沒有,他們怕跟隨者八弟的禁軍發現異樣,一直暗中監視著十弟他們。”魏王想到太子和代王他們在江南做的勾當,一張過分漂亮的臉上滿是嫌惡,“他們不會對十弟動手,一旦對十弟動手,無異於暴露了他們自己。”
餘海聽到魏王這麼說,剛剛懸起緊張的心瞬間回到原處。
“十殿下沒事就好。”十殿下沒事,王爺在氣什麼。他沒敢開口詢問。
“十弟還有幾日便抵達金陵,屆時讓我們的人保護好他。”自從趙曜去了江南,魏王這心裡總是七上八下。明明趙曜一直以來都沒有事,但是他心中總是不安。“金陵是太子和鎮國公府的地方,他們在金陵做的齷齪的事情太多了,難免不會無故牽扯到十弟。”
“是,王爺。”餘海見魏王很是擔心趙曜,忙安慰他道,“王爺,十殿下一定不會有事的,我們的人也一定能保護好十殿下。”
魏王聽了,隻是輕點了下頭。
餘海看了看魏王,在心裡糾結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開口提醒魏王。
“王爺,自從朝廷開筆後,您就再也沒有去過王妃的院子,您要不要抽個空去王妃那裡坐坐?”
魏王聽到餘海這麼說,目光登時變得銳利,語氣也變得冰冷:“王妃讓你這麼說的?”
餘海連忙搖頭:“不是,王妃從來沒有跟奴婢說過這事,而是府裡的人見您長時間不去王妃院子,以為您和王妃不睦。”他又趕忙提醒道,“您也知道王妃院子那些人是太子妃安排的。”
魏王明白餘海的意思,冰冷的臉色緩和了不少。
“這段時日整個京城的人都為科舉考試的事情忙碌,我哪有時間去談情說愛。”提到科舉考試一事,魏王心裡滿是對皇帝的敬佩,“父皇弄出來的科舉考試真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刀,狠狠地插進世家們的心裡。”
“皇上真是厲害,居然想出科舉考試這麼一招對付世家。”隻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科舉考試有多厲害,有多了不起。“現在不管是世家,還是窮苦人家的孩子,隻要讀書就能參加科舉考試。隻要有才,就能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然後就能做官。這是一箭雙雕的好主意啊。”
“科舉考試真正厲害之處,是打破了世家壟斷官場,影響朝堂的局麵。”魏王笑著說,“當然,也影響了世家的地位。隻要科舉考試長久的辦下去,那麼世家的地位和影響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弱,而出身底層的文人學子們將會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成為一股新的勢力,一股能對抗世家的勢力。”
“世家子弟再也沒有特權能直接當官,跟出身底層的讀書人一起參加科舉考試,這完全就靠自己的本事了。”餘海越說心裡越佩服皇帝,“這對天下所有讀書人來說,是一個公平公正的機會。”
魏王語氣深長地說道:“這就要看在科舉考試中會不會出現徇私舞弊了。如果有人作弊,結果還是不公平。”
“王爺,皇上不是下旨了麼,如果考生在科舉考試中作弊,取消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並且一生都不能再參加,而且一生也不能當官。”這段時日,皇帝陸陸續續頒布了不少旨意,都是跟科舉考試有關。“如果官員徇私舞弊,立馬斬首示眾,其家人將會被流放,而且他的子孫後代永世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做官。奴婢覺得那些大臣不敢作弊。”
“那些人什麼事情做不出來。”魏王想到太子那幫大臣,眼裡是滿滿的輕蔑,“他們為了權勢,為了榮華富貴,願意鋌而走險。”
“他們不想活了嗎?”餘海驚愕道,“皇上可不是心軟的人,如果那些人真的敢徇私舞弊,皇上是真的會殺了他們。”
“當然,今年的科舉考試,他們不敢動手腳。”魏王想到這段時日發生的事情,隻覺得世家們可笑至極。
自從正月十六,皇帝宣布科舉考試後,世家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雖然皇帝說了誰也不能阻止或者反對科舉考試,如果有人阻止或者反對,以謀逆罪處置,但是世家們還是不怕死,派出一些人試探皇帝。
這些人並不是世家的嫡係,而是旁係,又或者旁了好幾代,他們出頭帶著不少書生反對阻止科舉考試,這些書生有來自世家的,也有來自官宦的,還有來自貧困百姓家的。
這些來自貧困百姓家的書生之所以參加反對,一是因為他們被收買了,二是因為他們被威脅了。
京兆尹立馬抓捕了這些人,並且嚴格審訊他們,問他們幕後主使是誰。這些人嘴硬的很,不管怎麼用刑都不招認幕後主使。
那些被威脅和收買的學子倒是乖乖招認了。
皇帝之前下過旨,既然有人膽大妄為的阻止反對科舉考試,那就要有膽子承擔後果。
鬨事的這些學子,除了被威脅參加反對的學子免於死罪,其他人全部斬首,而且非常“隆重”地在菜市口斬首示眾。
世家們和鬨事的學子們都沒有想到皇帝來真的,說砍頭就砍頭。鬨事的學子們在斬首前後悔了,他們想要招認,但是已經晚了。
就算他們招認,也還會被斬首。還有,他們招不招認,並沒有那麼重要。他們幕後的主使是誰,皇帝心裡清楚的很。
原本想利用這件事情給皇帝施加壓力的大臣們見皇帝砍讀書人的腦袋,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知道皇帝的態度非常強硬。
皇帝再次在早朝上,警告大臣們,如果他們中還有人膽敢阻止科舉考試的實行,就不僅僅是斬首這麼簡單了。
自那以後,京城裡再也沒有出現帶頭鬨事反對科舉考試的人。
世家們見這一招不行,他們又心生一計,想到另外一招。他們打算在實行科舉考試中動手腳,讓科舉考試沒法順利進行。
皇帝早就料到他們會這麼做,很快就揪出一些在科舉考試中不好好做事的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太子的人、是代王的人,還有遠在封地的韓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