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蓮芳送來的兩個嶺南人,是地地道道的嶺南本地人,並不是流放到嶺南的罪犯之後。他們是上嶺隱山部落的人。
嶺南分為上嶺、中嶺、下嶺,這是根據地勢劃分的。在嶺南,當地人幾乎不說自己是某某城的人,他們隻會說“我是上嶺某部落的人”,或者“我是下嶺某某部落的人”。
雖說是按照地勢來劃分的,但是上領要比中嶺富裕強大,下嶺自然是嶺南最貧窮的。
來自隱山部落的兩個人之所以會說大周的官話,是因為他們整個部落的人都與中原人來往,也就是被流放到嶺南的罪犯。
隱山部落的土司是一個非常有智謀的人,並且非常開明通達。她不像其他部落的土司,古板、固執、迂腐,對中原人有很大的敵意。
她對中原的文化、生意、禮儀都非常感興趣,並且欣賞。所以,她一直鼓勵自己部落的人多與中原人來往,學習中原人好的東西。
顯而易見,她與中原人交往的政策是對的。這些年,在她的管理下,隱山部落從一個落後貧窮的小部落,變成上嶺最大的部落。
對於隱山部落的土司與中原人來往一事,其他部落的人是非常瞧不起的,他們一致認為隱山部落這麼做非常丟人。實際上呢,他們一邊看不起隱山部落,一邊又羨慕隱山部落日益強大。
隱山部落的土司對於其他部落輕蔑他們一事完全不在意。在她看來,人是活的,規矩是死的,沒有什麼事情比填飽肚子重要。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讓部落裡的人能吃飽穿暖。如果為了麵子而死守著一層不變的死板規矩,而不顧百姓的死活,那麼她這個土司就做的非常失敗。
在她的管理下,隱山部落的人基本上都會說中原話。不僅如此,大多數人還會識字,當然識的是中原的字。他們中還有不少人學過《論語》和《孟子》等書。
嶺南當地的各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記載東西,是靠畫,而不是文字。
隱山部落的人跟流放到嶺南的中原人學文識字,用中原的文字記錄一切事情。自從學了中原文字後,整個隱山部落的人對中原文化越來越癡迷。
隱山部落的土司了解中原的一些事情後,自然變得越發向往中原,她想要親自去中原看一看,可惜嶺南人沒有通關文書是出不了嶺南的。
想要申請出嶺南的通關文書非常艱難,因為這不是嶺南的衙門發放的,而是由京城發放的。也就是說你想出嶺南去中原,必須經過京城的衙門同意。
即使你申請了出嶺南的通關文書,京城的衙門基本上不會同意。也就是說嶺南人隻能一生一世地待在嶺南,哪裡都去不了。如果有嶺南人偷偷地跑出嶺南,然後被發現,那麼不僅這個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當地的官員也會受到嚴懲。事情嚴重的話,這個偷跑出嶺南的人會被斬首。
嶺南人不能離開當地,這條律法不是大周製定的,而是前朝規定的。前朝朝廷之所以不讓嶺南人離開本地,是因為嶺南人曾經造反,並且成功攻下嶺南附近的幾個城池,殺害了不少人。當時的前朝皇帝雷霆震怒,派大軍剿滅嶺南叛軍。
因為這件事情,再加上前朝朝廷派去嶺南的官員經常被殺,前朝朝廷覺得嶺南人野蠻粗魯,不受教化。於是,前朝皇帝便下旨不允許嶺南人出嶺南。
大周雖然改了不少前朝的律法,但是對於嶺南的律法,大周完全照搬前朝的,沒有修改一條。
不管是前朝,還是大周,又或者更早的王朝都嶺南人為頑固不化的野蠻人。在他們眼裡,嶺南人跟野獸沒有什麼區彆,沒必要花心思去教化他們。即使花了心思去教導他們,他們也學不好。
既如此,那就索性“困住”他們,讓他們永遠待在嶺南,繼續做野獸。
這兩個隱山部落的人能出嶺南,自然是經過皇帝的同意,不然他們是出不了嶺南的。還有,他們兩個並不是賀蓮芳的人隨便抓來的,而是經過一番考察後,才選定他們二人。
他們二人離開嶺南一事,不僅隱山部落的土司不知道,就連他們的兄弟家人也不知曉。他們忽然失蹤,所有人都認為他們出門辦事出了意外。
賀蓮芳的人先把他們兩人送到京城,賀蓮芳親自見了他們。一開始,麵對賀蓮芳的詢問,他們兩個有所隱瞞,還說了謊。之後,他們被用了刑,這才乖乖地把他們所知的事情全部說了出來。
現在麵對趙曜的問詢,他們不敢再欺瞞,因為他們中了毒。如果不乖乖聽話,便不會有解藥,屆時就會毒發身亡。
他們二人在隱山部落有些身份地位,不但熟知自己部落的事情,對其他部落的事情也有些了解。
聽完隱山部落的兩個人的話後,趙曜對嶺南部落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果然情況很是複雜,但是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辦。
在他看來,嶺南的部落基本上處於愚昧落後的狀態。當地的百姓隻信土司的話,他們把土司視為皇帝,把土司的話視為聖旨。更甚者,他們把土司視為神明。隻要控製並除掉土司,就能順利收複各個部落的百姓。
嶺南的各個部落的土司和百姓都信奉神明。即使各個部落的語言和文化習慣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卻相信一個神——龍。
在嶺南各個村裡都能看到龍王廟。不管村子有多窮,有多破,但是村子裡的龍王廟一定是最豪華最好的。可見他們對龍的虔誠。
除了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龍王廟,每個部落也都有自己的龍神廟。
嶺南人之所以這麼信奉龍,是因為經常發洪水的緣故。再加上,嶺南靠近海邊,不少百姓靠出海為生。
按理說,嶺南人這麼信奉龍,那他們應該相信皇帝,因為皇帝是真龍天子。不過,嶺南人對皇帝是真龍天子一事並不相信。他們有自己的信奉方式,隻有通過他們的信奉方式,他們才相信。再者,他們一直都認為中原人信奉的龍,跟他們信仰的龍不是一種龍。
趙曜聽到這裡的時候,在心裡嘀咕著,龍本來就是虛構出來的東西,世上根本就沒有龍,怎麼中原的龍跟嶺南的龍還不一樣呢?
明明嶺南人信仰的龍跟中原人信奉的龍長得一模一樣,怎麼嶺南人覺得他們的龍要比中原的龍高貴厲害?
最好笑的是嶺南各個部落的土司也自稱是“龍的傳人”,他們覺得自己比中原皇帝厲害。他們還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龍的傳人”,而中原皇帝並不是。他們認定中原皇帝謊稱“真龍天子”。
遭點太多,趙曜都吐槽不過來了。
隱山部落的兩個人並不知道趙曜在心裡笑話他們,他們繼續說著嶺南各個部落的事情。
趙曜聽後,心裡有了個譜。現在看來,隱山部落的土司最容易收服。或許現在就可以收買她。
這個隱山部落的土司心裡清楚,他們要想生活的好,就不能世世輩輩都困在嶺南,必須走出嶺南。她也一直想要帶著部落裡的百姓走出嶺南,去中原看看。可惜,沒有中原朝廷的同意,他們永遠無法離開嶺南。
趙曜覺得他可以給隱山部落的土司一個機會,讓隱山部落的人走出嶺南,來京城看看。他相信隻要來過中原,隱山部落的百姓就會深刻體會到中原的繁華。
隻要見識過彆處的繁榮,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落後,屆時心中的向往和野心也會不覺變大,變得不再滿足原先的生活。
事實就是如此。隱山部落的兩個人被帶到中原後,就深深地被中原的一切震撼。在他們看來,中原的一切猶如仙境,是他們不敢想的。
他們現在就已經不想再回到隱山部落,他們想要一輩子留在中原。
趙曜又問了些事情,這才讓同喜帶隱山部落的兩個人下去。
鄭溪林走進來,開口好奇地問道:“有什麼收獲?”
趙曜朝鄭溪林燦爛一笑:“收獲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