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分為上嶺、中嶺、下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四個州府,加起來有十二個州府。
這十二個州府都非常貧窮,但是每個州府的官員卻非常富有。
這些官員與當地的部落,或者山匪勾結,對路過的行人燒殺搶掠。還有,他們對當地的百姓強行征收各種賦稅,其中最為厲害的就是保護費。
百姓們為了能活下來,不得不付高昂的保護費,以尋求庇護。然而,這保護費就像滾雪球一樣,一年比一年大。不少百姓付不起保護費,他們的下場會非常慘,家破人亡是常態。
不少人為了能付得起保護費,從而活下來,逼不得已賣兒賣女。有的人在嶺南實在活不下去,冒著生命危險偷跑去柔佛、安南、暹羅等國。
這些跑去外邦的百姓,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安南這些外邦國家最仇視大夏人和大周人。在前朝時,他們就是大夏的附屬國,每年向大夏進宮無數的錢財和珠寶。大夏的帝王都貪得無厭,每年都會加大柔佛和安南等國的進貢,弄得這些國家苦不堪言。他們曾反抗過,但是不是大夏的對手,很快就被大夏鎮壓,之後他們要付出更多的金銀珠寶才能換來平安。
大周並沒有像大夏那般欺辱安南等國,但是柔佛等國每年都要向大周進貢。他們向大周進貢的貢品並不比大夏少,但是也不比大夏多。大周是按照大夏前期的規定向暹羅等國征收貢品,並沒有按照大夏後期的要求。即使是這樣,安南等國並不感激大周,相反跟仇恨大夏一樣仇視大周。
話雖如此,逃向安南等國的百姓的日子要比在嶺南的日子好過些。其實,並不是好過,而是沒有那麼慘。不管是在嶺南,還是在安南等國,過日子都非常慘,隻是在柔佛等國過日子比在嶺南稍微好點。說到底,隻是最慘與比較慘的差彆。
嶺南那邊的百姓為什麼逃向暹羅等外邦國家,而不跑去大周其他的地方?因為律法規定,流放到嶺南的罪犯和他的後代子孫隻能世世代代地留在嶺南,不能前去其他的地方,所以他們隻能逃往外邦。
每年,從嶺南逃跑的百姓不少,但是絕大數都會死在逃亡暹羅等國的路上,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成功逃到外邦。
嶺南那邊的官員每隔幾年都會向朝廷彙報逃走的百姓,不過他們報上的人數要比失蹤的人數多好幾倍。他們之所以多報人數,主要是為了一些見不得人的生意。
每年都有不少年輕男女通過一些不入流的方式,賣到嶺南以外的地方。也有一些長相非常好的年輕男女直接賣到安南等外邦國家。
由於嶺南的官員的掩護,那邊人口販賣的情況非常猖狂。不管是前朝,還是大周,都對嶺南那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嶺南那邊不造反,隻要嶺南那邊完成朝廷規定的賦稅,朝廷不會過多插手嶺南那邊的事情。
前幾年,顏華榮奉命去南疆鎮守的時候,也隻是替朝廷管理了下嶺南那邊的將士,並沒有插手管嶺南的政務。
大周效仿大夏,在嶺南設置了軍營。這個營叫鎮南軍營,但是人們習慣稱呼它為“嶺南營”。
嶺南營的將士都是從其他軍營挑選出來的將士組成的。這些將士並不是因為犯錯,而被貶到嶺南營。當然,嶺南營裡有一些將領是被貶過來的。他們因為犯錯,而被貶到嶺南。不過,他們中大多數人在嶺南營待幾年就會被重新調回去。
因為嶺南特殊的緣故,嶺南營的將領每隔三年都會換,不會讓他們久待。一是,怕他們久待後會被嶺南不好的風俗帶壞。二是,擔心他們會叛國。
在前朝時,不少將士都叛逃去了安南和柔佛等國,之後他們又帶兵來攻打大夏。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大周每三年都會調換嶺南營的將領。
現在嶺南營的大將軍是沈淼和楚懿。幾年前,他們兩個就被派到嶺南。那個時候,他們還不是嶺南營的大將軍。這幾年,兩人立下不少功勞,在兩年前終於成為大將軍。
當年跟著他們兩個一起來嶺南的還有何正書和劉峻,他們是何相跟劉太師的兒子。他們並沒有入嶺南營,而是去了與安南和暹羅接壤的兩個縣做縣令。
前幾年,他們兩個在做縣令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非常多。他們兩個還數次遇到生命危險,如果不是兩人機靈,隻怕兩人早就死了。
他們兩個做縣令做的不錯,把當地建設發展的很不錯。之後,他們兩個成為太守,負責管理一個州。
在他們管理下的州府,百姓生活安康,不用擔心被土司或者山匪欺負。他們能吃飽飯,能穿暖衣服,還能出門做生意。
他們管理下的州府是嶺南唯二的淨土。不少嶺南其他地方的百姓都紛紛跑向這兩個州府。目前,這兩個州府是嶺南人口最多的地方。
當初,何相跟劉太師把他們的兒子“發配”到嶺南的時候,不少大臣都覺得他們瘋了,還認為他們厭棄了這兩個兒子。沒想到這幾年,他們的兒子在嶺南做的非常好。
不少大臣以為皇帝會把何相他們的兒子從嶺南調回來,在朝廷任要職,但是皇帝卻沒有這麼做,依舊讓他們的兒子在嶺南。
何相他們也不為他們的兒子的“求情”,求皇上把他們的兒子調回京。這讓朝廷不少大臣認為劉太師他們是真的厭棄他們的兒子,皇上也嫌棄。
皇帝不僅沒有讓何正書和劉峻他們回京城,也沒有讓他們離開他們所在的州府。
按理說,他們把州府管理的這麼好,皇帝應該調他們去彆的州府,讓他們再把彆的州府管理好。但是,皇帝卻沒有這麼做。皇帝不是不調他們去彆的州府,而是眼下的情況,他們不能去彆的州府。
在趙曜去嶺南之前,何正書和劉峻兩人不會再去其他州府。
“唉……”
同喜聽到趙曜的歎氣聲,忙關心地問道:“殿下,您怎麼了?”
趙曜抬手捏了捏眉心,語氣無奈又沉重地說道:“心累!”
“殿下,您心累什麼?”同喜關切地問道,“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讓您煩心啊?”
“嶺南。”趙曜雙手扶著額頭,長歎一口氣道,“我現在很後悔選擇嶺南做封地。”
“殿下,您要是後悔了,那就不去嶺南,您又不是非去嶺南不可。”同喜說道,“您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趙曜被同喜這番話都笑了。他抬起頭來,好笑道:“如果我真的能憑自己的喜好去哪裡就好了。”
“殿下,皇上這麼疼愛您,您隻要求皇上,皇上肯定會答應您的。”
“沒有你想得這麼簡單。再說,我們在嶺南投入太多的東西,如果不去嶺南,那我們在嶺南提前做的事情都白費了。”話說回來,如果他選擇去北方,情況也不會比嶺南好多少。
“殿下,不是有句話叫及時止損麼,您現在要是止損還來得及。”
趙曜擺擺手說:“來不及了。去嶺南是我自己選擇的路,就算是跪,我也要跪著走完。”
“殿下,奴婢相信您可以的。”
“看來,我在去嶺南之前,還得做一些事情。”趙曜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子,表情若有所思,“我要在嶺南做的事情太多了,隻憑我們現在賺的錢估計還是不夠,還是得趕快去倭國。”明年必須順利抵達倭國,然後找到倭國的那些金山和銀山。
趙曜沒有再說話,開始給賀蓮芳寫信。在信中,他交代了很多事情。
此時,京城因為太子和鎮國公他們在金陵所做的事情,掀起了狂風巨浪。(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