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郡王的死的消息傳回京城,並沒有在朝堂上掀起太大的波瀾。不少大臣早就料到他活不了多久。時隔一段時間,他才死,反而讓不少官員奇怪。
至於景郡王是真的出意外身亡,還是假的,朝中文武百官沒有人關心。一個失勢的郡王,不值得朝中的大臣們關注。
皇帝也沒有下旨徹查景郡王意外身亡的真相,隻是下旨厚葬他,以親王的規格的下葬。
景郡王畢竟是皇帝的親生兒子,所以他必須葬入皇陵。也就是說,他的遺體必須運回京城,他的葬禮也得在京城舉辦。
皇帝下旨讓魏王去景郡王的封地,接他的遺體回京城安葬。
朝中大臣們對於皇帝這一安排,議論紛紛。在不少人看來,皇帝在這個時候把魏王派出去,分明就是在趕魏王出局。
現如今,朝中隻剩下楚王和魏王兩位親王。他們二人爭奪的局麵已經赤裸裸地擺在明麵上了。在這麼重要的時候,魏王被皇帝安排出宮,這不是變相地把他趕出局麼。
魏王要離開京城一段時日,這對擁護楚王的官員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他們可以趁魏王本人不在京城這段時日,好好地對付他的勢力。等魏王回到京城,朝中再也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支持魏王的大臣們對於魏王離開京城一事很擔心,但他們對皇帝的這道旨意又無可奈何。
楚王的人認為皇帝是在幫楚王,覺得等魏王離開後,楚王立為太子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然而,楚王和楊齡則不這麼認為。
書房裡,楚王和幾位心腹大臣在商議魏王離開京城一事的真實目的。
楊齡身為楚王身邊重要的謀臣自然也在。他覺得魏王選在這個時候離開京城,一定彆有目的,不可不防。
“殿下,以魏王的心機和手段,就算皇上派他去青州接景郡王,他也有法子拒絕,但他偏偏沒有,這其中肯定有貓膩。”青州是景王被貶為郡王後的封地。“青州一定有什麼東西或者有什麼事情讓魏王必須親自去一趟。”
大臣甲“青州能有什麼東西或者什麼事情讓魏王在這麼重要的時候離開京城?”
大臣乙“青州雖小,但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自從海禁開放後,又加上漢王殿下在沼澤府舉辦貿易大會,青州已然成為大周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大臣丙道“這兩年,青州的收入並不低。當初皇上貶景郡王去青州,我就覺得不對勁。”
大臣丁道“沒錯,青州雖比其他州府小,但可一點也不窮啊。景郡王犯錯,皇上怎麼會貶他去青州,應該貶他去涼州才對。”
楊齡又道“還有景郡王的死,很有可能是魏王做的。”
大臣甲附和道“楊先生說的對,景郡王的死跟魏王脫不了關係。”
大臣乙接著道“如果景郡王的死真的是魏王做的,那麼魏王是故意利用景郡王的死去青州。”
大臣丙驚愕道“如果真是這樣,魏王去青州肯定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目的。”
楊齡進皺著眉頭,表情凝重“我們對青州了解的不多,猜測不到魏王去青州的目的。”
大臣甲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神色變得有些激動“殿下,臣記得漢王殿下的親戚好像在青州做生意,說不定漢王殿下知道些什麼,您可以問問漢王殿下。”
大臣丁讚同道“對,沼澤府雖離青州遠,但它們都是港口,漢王殿下說不定真的知道些什麼。”
被大臣甲說中了,這世上沒有人比趙曜更了解青州的事情。當初,趙曜為自己選好的封地就是青州,所以他早早就安排他的大舅去青州做生意。
如今,趙曜的大舅早已是青州的大富翁,財力與勢力非比尋常。可以說,梁家在青州是豪門望族。
再者,趙曜在去沼澤府之前,很多事情都是請他大舅在青州辦,比如說當年在青州建造商船。現在,他大舅還在青州給他建造商船、戰船。
青州明麵上不是趙曜的封地,但實際上早就變成趙曜的地方。
趙曜在青州除了做生意,建造商船和戰船,他還在青州成立情報機構。
青州的情報機構要比沼澤府的早。那時,海禁並沒有開放,但是青州卻是唯一一個允許海外船隻停靠的地方,也是唯一一個允許海外商人來大周做生意的地方,必須成立情報機構,打探這些外來商人的消息和目的。
趙曜看中青州,早早地就在青州安排好一切。對於青州的事情,他了如指掌。
楚王記得趙曜曾跟他提過,他大舅在青州做生意,對青州的事情比較了解。
“殿下,您和漢王殿下關係好,您問漢王殿下,漢王殿下一定會告訴您的。”
楚王擺擺手“不能問十弟。”一旦問十弟,就是讓十弟參與他和魏王的爭奪中。
幾位心腹大臣也明白楚王為何不能問漢王殿下。唉,漢王殿下不僅與他們的殿下交好,也與魏王的關係好。
“之前,我們派人去青州調查,結果什麼都沒有查出來。”楊齡一想到這件事情,心情越發沉重,“從這點就能看出來,魏王很有可能控製住整個青州。”控製整個青州意味著什麼,他不敢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