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夏洛特煩惱
下午2點,洛明戴上棒球帽和口罩陪林淑悅出了門。
“姐,今天看的是什麼電影?”洛明問道。
“聽說是喜劇片。”
“網上評價如何?”
“就挺微妙的吧!”
洛明秒懂,這大概率是一部不搞笑的喜劇片。
事實也正是如此,洛明和林淑悅進了電影院,等了大概5分鐘龍標就出現了。
這部電影一共100分鐘,短短1小時40分鐘看的洛明那叫一個折磨。
電影故事挺簡單的,就是一個中年男人失業後找工作的故事,笑點就是找工作時候發生的各種趣事。
電影裡男主角找的第一份工作是穿著熊貓套裝發傳單,這段就是在拍男人怎麼倒黴,把觀眾的快樂建立在銀幕上人物的苦難中。
後麵的幾個工作也是一個模式,銀幕中的角色倒黴就是笑點,最後還來個強行煽情,看的洛明尬的要死。
林淑悅看了20分鐘,直接低頭玩起了消消樂。
顯然這部電影對她也沒有一點吸引力。
電影結束,洛明生無可戀的走出了電影院。
“姐,下次再有這種電影建議找我哥來吧!”
林淑悅聞言撓了撓頭道:“我也沒想到它會這麼難看,早知道這樣,我就把電影票給林斌了,讓他自己找人去看。”
“何止是難看,姐,你現在也是乾編劇的,我問你,你覺得什麼才是喜劇電影?”
“我想想,按國內的分類喜劇電影應該能逗笑觀眾的就叫喜劇電影吧!
按國外的分類,喜劇電影大概分為四類,浪漫愛情喜劇,諷刺喜劇,風俗喜劇,和鬨劇。
這部電影是將高度誇張或極其滑稽的各類人物形象故意安排在某些意外與荒唐的情節裡,並且大量采用插科打諢的手法逗笑觀眾,應該是屬於鬨劇。”林淑悅以比較專業的角度分析道。
“姐,伱就沒覺得這部電影的笑點太過低級了?而且所有的笑點都是建立在銀幕中人物的痛苦之上,實在是太離譜。”
“這個確實不太好,不過喜劇的內核就是悲劇,用人物的倒黴,襯托人物內心的悲傷我覺得是一種比較正常的寫法吧!”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話我不反駁,可是姐我覺得一部喜劇之所以能被稱之為喜劇,它的核心肯定是想要讓觀眾笑的,創作團隊也應該朝著這個方麵去拍攝。
有了這樣的基本基調,電影主創團隊起碼在塑造形象和故事時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
反觀這部電影,堆一堆前後不搭的過氣段子,然後讓演員強行的去表演傻和愚蠢,為突出觀眾的高明不惜一切的去尬演,這根本不能稱之為喜劇。”
“聽著有點意思,你繼續。”
“姐,我覺得喜劇其實並不需要什麼悲劇作為內核,喜劇最有趣的地方恰恰是它的諷刺和幽默。
春晚的小品為什麼越來越沒意思?不就是因為春晚的小品不夠諷刺和幽默了嗎?大家一起包餃子誰會喜歡這種風格?
其實對大多數觀眾來講,他們隻需要喜劇通俗易懂,能讓人開懷大笑,這就可以了。”
林淑悅聽完洛明的話陷入了沉思,洛明對喜劇的觀點顛覆了她學習到的一些東西。
過了好一會兒林淑悅才問道:“那雯雯你覺得什麼才是一部優秀的喜劇呢?或者是說你有沒有一個單純的能讓我笑一笑的故事呢?”
“我這兒還真有,這個故事叫《夏洛特煩惱》它的開局是這樣的”
洛明儘量詳細的和林淑悅敘述了這個前世看過不知道多少遍的喜劇電影。
林淑悅起初聽的很認真,聽著聽著就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
隨著洛明的講述,林淑悅的笑容越來越燦爛。
林淑悅的編劇能力絕對不差,不然也不能擔任c站一個頗為看重的科普綜藝節目的小編。
她自然是聽出了洛明說的這個故事的可取之處。
站在一個創作者的角度,其實不僅僅是喜劇電影,哪怕隻是一個小笑話,都包含了兩種邏輯:一是觀賞者根據常理推演的邏輯,二是幽默所規定的情節和人物的特定邏輯,說直白點就是通過反轉來刺激觀眾的笑點。
“林淑雯”說的這個故事,很巧妙運用了這一原則,通過預先的“鋪墊”和“渲染”把觀眾帶入自己的邏輯之中,然後通過“反轉”使結果與之前觀眾推理的結果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從而帶來的笑點。
這一點,從這個故事的名字就開始了。
這個故事叫做《夏洛,特煩惱》,而不是《夏洛特,煩惱》。
斷句上就是一個反轉,類似的反轉在電影裡隨處都是,比如王老師單挑小混混,比如秋雅移情彆戀,再比如夏洛最後染上艾滋病,這些都是鋪墊後意想不到的反轉。
“林淑雯”講完故事後,林淑悅笑著說道:“雯雯,你這個故事可以啊!按你說的,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電影了。”
“我暫時沒這個計劃。”
“沒關係,今天托你的福聽到了一個不錯的故事,我免費幫你把劇本寫出來,你什麼時候想拍了可以找華悅.不對,找什麼華悅!你自己就是金主,完全可以自己拉個劇組。
這部電影成本應該不會太高,隻要你能把你說的故事完整的拍出來,應該能以小博大,大賺一筆。”
洛明聞言有些心動,隻是這方麵的事情他也不懂,還要去問問林淑雯的意見。
隨後洛明和林淑悅去了一趟超市,買了一些零食。
兩人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
而另一邊,林淑雯正饒有興趣的翻看洛明小時候的照片。
說實話,洛明從小到大的樣貌變化不算大,有變化的是氣質。
一開始洛明拍照還是會擺個姿勢,或者是帶著幾分笑意的,但從他上了小學以後,洛明的照片永遠都是麵無表情的樣子。
“磊磊,你還記得你剛上小學的時候遇到什麼事了嗎?”曹紅英帶著幾分懷念的問道。
林淑雯搖了搖頭。
“不記得了啊!我可是印象深刻呢!那是你上了小學的第3天,那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了同事的電話,說你出事了讓我去一趟你們教室。
我趕過去的時候,看到你麵無表情的站在那裡,旁邊是一個哭的不成樣子的小孩。
我問你怎麼回事,你說這個孩子誣陷你偷了他的東西,你當眾揭穿了他的謊話。
我問了你們班主任,你們班主任說事情就是這樣,你還得理不饒人,當著全班人的麵把人家罵哭了。
這件事以後,班裡的同學都有點怕你,慢慢開始疏遠你,以至於你小學5年都沒有一個朋友。
本來我以為這種情況上了初中會好一些的,沒想到你初中更孤僻了,初中三年也一直是獨來獨往的。
這時候我和你爸都覺得不對了,可我們想乾預也不知道該從哪裡乾預起,索性決定給你換個環境試試,這也是把你送去市重點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