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葉明從張振遠家裡走的時候,老人硬是要撐著拐杖把葉明給送出門。
張玉攙扶著老人站在一旁,看向葉明的目光之中隱隱帶著一抹哀求和痛苦。
葉明甚至都不敢去看張玉的眼睛。
兩世為人的葉明,比誰都明白一個道理,對自己的敵人永遠不要生出任何的憐憫之心,哪怕這種憐憫緣自於自己並不想傷害的朋友。
葉明和張家的緣分其實還是源於淩家。
張振遠雖然現在定居京都,可確實是實實在在的濱海人。
張振遠和淩運舟的父輩,那是可是在戰場上,放心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對方的過命交情。
張振遠的腿是和平時期為領導抵擋反動分子的土槍丟掉的。而淩運舟父親的命,卻是在戰場上為張振遠換了一條命的。
所以,在失去另外那條腿之前,張振遠每年都會帶著張玉去一趟濱海。
其實說起來,很多年前,張振遠是想讓張玉和淩運舟在一起的,隻不過兩個人的主意都比較大,對彼此也都沒有那種方麵的情愫,最終也隻能是作罷。
但是兩家的關係是絕對沒有任何水分的。
淩運舟是真的把張玉當成是親妹妹一樣對待,張玉也是真的把淩婉和葉明當成親子般疼愛過的。
說起來,龍舟能在濱海做到那種程度,也是虧了這些年張振遠明裡暗裡的照顧。
所以,張家和淩家之間的關係,遠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穩固的多
至於說秦統,以前葉明和淩運舟一直都以為是秦統的工作忙,所以才一次都沒有去過濱海。
而直到上一世,張家出事,葉明才總算是明白,原來在秦統的心裡,張家不過就是他得償所願的一副梯子罷了。
所以,這件事最戲劇性的是,即便該叫他一聲姨夫的葉明站在秦統的麵前,甚至兩人的辦公室都是門對門,可秦統生生就不知道葉明和自己家還有這種淵源。
以張振遠的政治嗅覺,在葉明說出自己現在就在朝陽財政局任職,然後請求兩人幫忙隱藏葉明和張家之間的關係的時候,張振遠就已經明白自己是該做出抉擇的時候了。
對於淩家,和秦統之間,總是要放棄一個。
其實葉明今天過來張家,真的不是一個特彆明智的選擇。
如果說淩運舟身死之前,張振遠還有可能站在葉明這一邊,那麼現在這種可能就幾乎是微乎其微了。
可葉明還是這樣做了,所為的或許還是想把這個選擇的權利交給張家。
“阿玉!要不要告訴秦統小葉來過這件事,還是你來決定!”
……
……
財政局。
其實葉明原本對秦統的態度是溫水煮青蛙,反正手裡也沒有什麼急事。
可當林兵告訴葉明,他之前提出的方案已經被組織通過了。
葉明就明白,秦統是到了該挪挪屁股的時候了。至於說挪到哪裡?還有比管吃管住的紀委小黑屋更好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