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是沒記錯的話,今年交州學院附屬學院應該是可以招生了。
從去年開始,各地的交州學院附屬學院就已經開始動工了。
諸位皇子也是將這件事當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來辦,但因為李昭去了大周,所以反而是沒時間關注這些。
此事還是國學院副院長李綱來彙報。
“在今年七月初時,各位皇子所在的封地交州學院附屬學院,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完畢!”
李綱開始說這件事:“按照之前的約定,交州學院附屬學院主要是以蒙學還有學習專業技能為主,旨在為未來五到十年,培育各種優秀的技術人才做準備!”
“先前,從各州郡回來的檢驗人員也都帶回來了詳細的檢驗報告,都是合格合規的!”
文件遞送到李昭的麵前,他示意李綱繼續。
一共八所交州學院附屬學院同時開學,雖然這八所對於整個武國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可李昭能做的也就這麼多。
後續若是想要學院遍地開花,還得繼續努力,這是急不得的。
“我們在開會討論後,確保八所交州學院附屬學院都具備了開學和開課的條件後,就依次從五大學院中調遣人過去,另外,咱們按照去年就擬定好的名單,將優秀的工人師父也一起送過去!再搭配當地的人員調動,組成了新的學院班底!”
“這是每一所附屬學院的人員安排名單,以及他們的詳細履曆!”
隻要是有工作經曆的,基本上都會有記錄。
交州學院附屬學院關係重大,決定著未來的走向。
不管是現在還是國戰之後,技工都還是主流,都是嚴重缺失的。
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人員不夠,最終損失的也隻是武國。
培養孩子們,是關乎著整個國家的發展與傳承。
李昭做不到像上輩子那個國度那樣,隻花近百年的時間就趕超了列強。
而他可以將這個時間和規劃拉的更長。
隻要方向是對的,規劃沒問題,後續自然也就不用太操心。
兩到三代人的努力之下,武國將來或許會走上未來王朝的新高度。
但在此之前,必須得打好基礎。
李昭一邊看文件和人員安排,一邊繼續聽著。
師資力量現在還很薄弱,任何人員都異常珍貴,浪費不得。
即便是優秀的技術工種,現在都是花了大價錢培養出來的。
要想以後武國走上科技之路,這條路還異常的遠。
普及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李昭即便是現在就提前做安排,未來五到十年之內,教師資源都是絕對不夠用的。
因為按照他的估算,這些學員要想順利畢業,至少也得六年到九年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剛好夠他們成人。
年紀大一點的可能就才開始當爹娘。
他們順利畢業後,還得摸爬滾打兩三年的時間,才有豐富的經驗。
這些人最終一部分流入武國社會,一部分會被返聘。
這是最早的人力資源回流。
武國地盤如此之大,如果需要在三十六州中,各自建立一所交州學院和至少兩所附屬學院,那麼所需要的師資力量是十分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