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李韻在收到李昭的催促信息後,有些腦瓜子疼。
他現在逐步改變了自己的作息規律,腰疼的次數和時間都少了。
關鍵是,有了孩子後,他也就沒那麼拚了。
反正他的封地肯定發展不是在最後的,將各個領域內的人才都物儘其用,禹州就差不了。
自從封地這裡也開辦了交州學院附屬學院後,禹州的老百姓都高興的不得了。
因為一般的世家大族或者是貴族都有自己的族學,他們的族學彆人一般是進不了的。
至於普通人,更是想都不要想。
所以,普通人也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改變命運的一天。
直到交州學院附屬學院的出現,讓所有貧窮的老百姓們都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原來自己的孩子也有機會讀書。
當去年招收了第一批本土的孩子進去讀書後,五皇子李韻就明顯的感覺到,整個屬地老百姓的活力都不一樣了。
那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甚至是對未來充滿了渴望的情緒。
整個禹州境內的家庭隻要是符合條件的,都恨不得將自己的孩子送過來。
而且,這次交州學院附屬學院是按照年紀來招生的。
學費也不是很貴,一年就幾十文錢,需要繳納一部分的糧食,孩子就可以待在學院裡麵學習了。
先是蒙學,然後就是各種技能的學習。
交州學院附屬學院和交州學院不同,並非是五年製的。
因為進入交州學院的孩子基礎好,能力十分紮實,可以簡化。
但沒有讀過書的孩子們,起步是很慢的。
因此,進入交州學院附屬學院讀書的孩子,至少都得學習九年的時間。
基本上和十年寒窗苦讀沒區彆,但唯一不同的是,即便是家裡的孩子讀書,負擔也不是很大。
出來之後,就可以直接被各大需要人才的單位錄取。
根本不愁未來找不到工作!
因此,哪怕是沒有什麼見識的很多老百姓,在聽到可以讀書後都紛紛選擇報名。
當然,也有很多人擔心,因此還在持續觀望。
但當這一年結束後,第二年招生又開始時,整個報名場麵就無比火爆。
雖然現在各地都對技工無比重視,但一個學院能招收的學生數量也是有極限的。
每年都隻能招收兩千五百人。
等到九年後,禹州的可用人才就非常多了。
或許那時,國戰也正好剛結束,全國各地對人才的需求怕是會無限擴大。
而孩子們一直都是李昭所強調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好生對待,虧待誰都不能虧待孩子。
因此,在進入交州學院附屬學院學習的孩子們都是吃的最好,喝的最好的。
“養豬啊?”李韻咂舌,他們禹州養的豬可不算少,基本上每一頓都給孩子肉吃,一個個的,身體長得極好:“那明年就隻能爭取多養一些,但是這個皇位嘛,我還是敬而遠之!”
“咱們的臘肉有多少存貨?”
“回王爺,一共一萬三千五百七十四斤八兩!”
“這麼少?”李韻當時就驚了。
他們當初都響應了李昭的號召,當然,臘肉也的確是解鎖了很多的新鮮吃法。
他們偶爾也會吃一些,但是,當李昭提醒他們,這些肉類可能不夠時,他們才恍悟。
好像……王府的儲備真的不太夠?
李韻臉都有些黑了,有些不滿道:“我們儲藏了幾年,就隻有這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