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
曾經的兗州,處於諸位皇子發展封地中的末端。
因為往下不如蜀州,往上又感覺地理位置不如宜州等地。
關鍵是,兗州這裡也沒有什麼特色。
環境說不上多糟糕,但要說多好卻也未必。
正是因為如此,兗州很尷尬。
不過,自打八皇子李青開始沉下心來做事後,不管是五皇子李韻還是大皇子李隆,都鬆了一口氣。
李青作為李韻的忠實小老弟,他當然不希望李青沒有任何作為。
而大皇子李隆則是純純擔心李青的兗州,到時候不能給宜州提供助力。
真要國戰打響,宜州便是主要戰場之一。
這是萬萬不得出現失誤的。
如今的李青正挽著褲頭,戴著草帽,身穿短衫麻衣,完全沒有了皇室貴胄的形象。
他一點也不在乎這些所謂的外表裝飾了,臉都是黑色的。
但如今的李青卻給人一種頗為沉穩的感覺。
“殿下。”印貂寺快步而來,道:“大皇子還有九皇子殿下都來信了。”
李青觀察著田間的小麥長勢,頭也不回的說道:“念吧。”
“欸——”印貂寺也知道李青現在的脾氣,沒有覺得絲毫不對,於是就念了起來。
當兩份書信都念完後,李青已經走到了田間中間去了。
他回道:“養豬的事情,不是一直都是讓定興閒負責的嗎?”
將田間的雜草拔掉,然後丟下田埂邊,李青又道:“我記得,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定興閒就說過,咱們兗州正好借助如今的水草資源,多養一批豬吧?”
“您沒記錯,的確是有這麼一回事!”印貂寺道。
“那能不能再多養些?”
李青站起身來,捶了捶腰部位置道:“還有,既然是為以後做準備的,那有些東西還得儘量安排上,咱們兗州現在資源也算是充沛,不需要做其他的,就隻要發展好農業即可,如今有了運河,想來各大水庫也都差不多了,是時候將這一批資源給利用起來了。”
兗州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各方麵都異常的均衡。
在農業和畜牧業這一塊,算是走在了比較前麵的位置。
不管是李昭送過來的土豆、紅薯還是其餘的高產作物,在這裡都有著異常不錯的效果。
特彆是南北水運的貫通,讓這裡唯一的缺陷也減少。
李青也沒過多的插手當地的發展,他和他的屬下幕僚們都已經習慣了這種合作方式。
因此,在兗州積極的推廣土豆、紅薯後,這個項目立即就得到了兗州無數人的支持。
兗州的人口是不如現在的宜州和蜀州的,但正是因為人數不多,加上產量又高,反倒是讓這裡的人均可持續收入都增加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兗州對這些高產資源的開發都算是走到了極致,甚至快和交州並駕齊驅了。
這也主要得益於當初李青的厚顏無恥。
因為兗州本身而言是沒有什麼特色的,也不可能讓人記得住。
但不管是土豆還是紅薯,優先在王府內試驗種植後,都取得了驚人的畝產。
這種畝產產量甚至要超過在交州那邊。
因此,李青就果斷的開始加大推廣和種植。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這邊的土地更加適合種植這些,且產量都有隱隱提升。
李昭也不是喜歡藏著掖著,既然李青那邊的發展更好,他沒有理由不幫。
再者說,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奔著國戰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