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的水位正在急速下降。
雖然很多的忻州百姓都沒有這種大型抗洪救災的經驗,但在眾人的指揮下,還是進步很快。
李昭這邊將三道防禦堤壩建造起來後,最原先的那道原始堤壩就崩潰了,好在是沒有人員傷亡。
現在,李昭帶著人開始清理已經開始顯露出來的區域,這些區域內或許沒有活口,但是也是要處理乾淨的。
他能做的就是這些。
至於忻州之後的恢複,隻能另想辦法。
現階段,李昭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精力放在這裡。
摧毀的屋子不計其數,李昭帶著人,將一間間的房子清理出來,能用的東西,都先撿出來。
雖然災情的確很嚴重,但如果連工具都沒有,那麼這些人回到自己的家園之後,怕是更難重新開始。
清淤、清理各自的溝渠,還有一些河道,這是李昭的人做的事。
當忻州的水位完全退下去後,中部地區的堤壩壓力也是大大的緩解。
這次死去的人太多了,哪怕光是挖墳的人,手掌都不知道磨了多少的水泡。
他們反而成為了整個救災過程當中最累的一批人。
李昭派人幫他們砍樹、搬運磚石、挖泥巴,儘可能的給他們湊足材料。
然後將貨船上的物資,一件件的搬運下來,最後送到這些家裡還有活人的地方。
真的是不看不知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忻州這邊竟然真的十室七空。
一下子減少了如此多的人,忻州這邊要想恢複過來,得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不過,站在當政者的角度,現在這種情況其實也能算是好事。
因為他帶來的救援物資還是十分充足的。
這裡的人口銳減,就意味著物資更充沛,分配到每個家庭的量會多一些。
這裡的老百姓現在對李昭還是頗為感激的。
特彆是在這麼多人都幫著一起清理原本的老家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露出了不舍。
因為沿途清理過來時,這支隊伍的人數會越來越少。
他們找到了自己老家的人就徹底的穩定下來,至於其餘沒有找到自己家鄉的,還要繼續找,順便也幫忻州的同伴做一點事情。
這其實也是好事,人越來越少,說明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並開始準備災後重建工作。
隻是彼此相處了這段時間,已經有了感情,特彆是大家都失去了家園,又一起陪著幽王,將整個忻州大地梳理了一遍,彼此也算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如今分彆後,往後再見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李昭也在默默的看著,忻州大地的老百姓,注定是要吃更多的苦。
不過,在向東走的過程中,李昭還是遇到了忻州刺史。
這家夥沒死,但也完全不像是一位刺史了。
忻州的諸多官員現在就像是種地的老農一樣,黑、瘦又有些狼狽。
他們自然知道李昭在忻州的一些作為,心裡十分感激。
當時他們也是想來這邊見李昭,奈何被水所阻擋,乾脆就先將當地給安頓好,然後再見李昭。
鑒於這家夥也是做了實事,李昭也就沒有為難他。
接下來兩支隊伍合並,一起處理忻州的爛攤子。
李昭也從這位忻州刺史的口中得知了忻州如今的現狀。
忻州的人大部分都是在東州那邊工作,因此,本地的人並不是太多,逢年過節的時候,老百姓才會從東州回來。
因此,情況遠比李昭要看到的更樂觀一些。
現在的忻州,死去的多半都是老人,其中女子占了少數。
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至少沒有全部死亡。
李昭也漸漸明白,這位忻州刺史並非是無能,他也是做了很多的事情和安排。
隻是這邊沒有更多的救援物資,就注定救援的速度會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