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還要半個月!”
“行,那就半個月後,來一場甕中捉鱉。”李道玄道。
在武國方麵沒有繼續理睬周國方麵的時候,周國這邊也有些著急了。
他們的目的是打閃電戰,而不是打持久戰。
因為靠著周國國內如今的資源,是不足以支撐周國繼續打持久戰的。
拖延的越久,國內的反彈情緒就越重。
周皇給軍方下達的命令是,未來一年之內必須要有結果。
周國諸位將軍立了軍令狀的。
但李道玄來到這裡後,就開始使用拖字訣,不僅將武國邊境的局勢安穩住了,也把周國進攻的步伐給拖延了。
照這麼下去,雙方比的就是底蘊的消耗了。
但武國和周國的國內行情是不一樣的,這一點,李道玄和柴洪格外的清楚。
現如今,光是蜀州這邊支援過來的糧食物資,就足以讓他們的軍隊拖上半年都不成問題。
等到朝廷的糧食到了,至少可以支撐他們打一年富裕的仗。
更重要的是,武國境內現在並沒有亂,紅薯、土豆、稻穀等高產作物,每年都在繼續上交稅收。
各地也都風調雨順,如此下去,國庫積累的資源自然是會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下,李道玄有著足夠的底氣拖。
但,大周敢嗎?
他們發動奇襲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快速解決戰鬥,然後拿到優勢嗎?
因此,在李道玄開始重新整合軍隊,甚至連邊境防禦都加固後,董豫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倒是想和對方拖下去,但他們這段時間搶掠的物資,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這麼多大軍,在這裡一直消耗下去。
每天什麼都不乾,光是十幾萬大軍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軍中的漢子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沒有戰爭爆發,是很容易變得懶散和有其他事情發生的。
因為他們的精力都比較旺盛。
但現在的問題是,董豫想要打仗,可李道玄就是不出來,這也讓他有些無奈。
“將軍,到底打不打啊?”
“是啊,再不打,兄弟們就要躁動了!”
“這李老狗怎麼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再這麼拖下去,不是個事啊,咱們的軍需糧草,隻夠咱們撐七天了。”
很多人都在和董豫反映情況。
董豫也有些不爽,如果是正常打仗,一邊打一邊收獲,是完全不會出現這種糧草不夠的情況。
“如果明日姓李的老東西還不出麵一戰,那咱們就主動出擊!”
董豫也變得有些急躁起來。
關鍵大周現在所有的兵力就集中在兩處戰場,一處是渝州,一處是宜州。
據說宜州那邊進展不錯,但趙飛龍過去之後,雙方怕是也會陷入僵持。
而進攻宜州的統帥乃是拓跋豔孫。
他們董家如果想要成為軍方第一人,就必須在戰功上壓過拓跋豔孫。
否則,即便是他們爺孫三人再如何厲害,彆人始終都會覺得武國軍神乃是拓跋豔孫。
因此,董豫才會這般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