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短時間內,大周並未做好對歐洲列強開戰的準備。
這並不是說張淩陽怕了歐洲。
隻是現在同歐洲開戰得不償失。
在一方刀槍棍棒,而另外一方堅船利炮的情況下,張淩陽心裡清楚,大周如果要戰勝歐洲列強,肯定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而這個代價,大周雖然能夠承受,可張淩陽卻不願意去承受。
畢竟,暫且忍耐幾年之後,等大周有了自己的工業基礎,也能製造出自己的堅船利炮,再同歐洲列強開戰,那時候大周會輸嗎?
除非指揮的將領是一個極其無能之輩。
否則大周根本就不會輸。
畢竟,大周的人口基數在這,一旦爆兵,任誰都阻攔不住。
你說什麼?
歐洲列強會不會聯合?
不說歐洲列強之間的齷齪,即便他們真的聯合了起來,大周也是不怕的。
因為大周的人口要比歐洲總人口還要多上一些。
說到底,人力資源,才是張淩陽最大的依仗。
當然,前提是大周必須有自己的工業基礎。
沒有自己的工業基礎,大周的人口即便再多上一倍,隻怕也不是歐洲列強的對手。
……
不知不覺,時間便已經進入盛夏。
此時,大周第一艘試製的蒸汽船已經試驗成功。
第一艘帶有試驗性質的蒸汽船並不大,在運河上便能肆意航行。
張淩陽親自前去體驗了一把,速度果然很快。
於是,心中滿意的張淩陽便給參與研製蒸汽船的工匠各賞賜了十兩銀子。
銀子雖然不多,但對於工匠們來說,卻是額外收入,心中又豈會不喜?
而此時,皇家學院的教材也已經編寫完畢,開始正式授學。
考慮到入學的學子都是寒門士子的緣故,張淩陽特意給了他們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
在這幾個月裡,京城內突然多出了許多小學堂。
那些在皇家學院就讀的士子,每到輪休亦或放學之後,都會前往這些學堂教授那些京城內那些貧苦人家的孩子,從中獲得一份酬勞。
其實,以皇宮內帑如今的收入來看,彆說三千士子,即便再多三千,張淩陽養起來也是毫無壓力。
可張淩陽卻並沒有這麼做。
張淩陽明白,越是得來容易的東西,人們往往都不會珍惜。
而越是得之不易的東西,人們才會倍加珍惜。
正是出於此種考慮,張淩陽才想出了這個勤工儉學的辦法。
艱辛的日子自然也使得這些寒門士子明白了讀書不易的道理,因而對現在的機會倍加珍惜。
其實不珍惜也沒有辦法。
皇家學院可是有製度的。
因為皇家學院現在實行的三年製的學製,三年之後,這些入學的學子要進行畢業考試。
如果考試不合格者,學院是不發放畢業證書的。
而皇家學院的畢業證書,也是內廷招收這些學子的入門資格。
為何是內廷而不是外廷?
其實很明顯,朝堂內外的諸位大臣是不會同意這批皇家學院出來的士子進入朝廷衙門的。
即便是一個微末小吏,隻怕也是不容易的。
而內廷則不然。
內廷完全是張淩陽一人說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