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誰都不會嫌棄手下的科技人才多不是?
話題再說回來,張淩陽之所以拒絕向澳大利亞進兵的請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直到現在,除了中南半島,大周在南陽能控製的地區也就隻有一個婆羅洲而已。
現在張淩陽的規劃是,待大周皇家海軍在婆羅洲站穩腳跟之後,開始陸續進攻呂宋、爪哇等南陽諸島,使得整個東南亞徹底歸屬在大周的管理之下。
如今,英吉利已經戰敗,而控製東南亞諸島的歐洲列強,隻剩下佛郎機、尼德蘭兩國。
這兩個國家,在英吉利崛起之前,也都是實打實的海上霸主,並在全球範圍內到處爭奪殖民地。
可自從英吉利崛起以後,佛郎機和尼德蘭兩國的殖民地陸續被英吉利搶走。
到了現在,除卻南美和東南亞地區之外,佛郎機和尼德蘭已經沒有旁的殖民地了。
所以,麵對霸權早已衰落多年的佛郎機和尼德蘭,張淩陽認為這是大周皇家海軍奪取整個東南亞的好時機。
並且,張淩陽也認為對佛郎機、尼德蘭兩國的戰爭之中,大周是絕對不會輸的。
畢竟,之前攻打佛郎機盤踞的婆羅洲,大周不久贏了嗎?
可是要攻打這兩個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張淩陽還得和軍中高層將領好好規劃一番,看到底要向東南亞派出多少兵力合適。
到了泰安九年,大周皇家海軍的總兵力也就隻有五萬人不到。
這已經是大周能打造海軍的極限了。
畢竟拉起再多的兵力,如果沒有足夠的戰艦,那也隻是徒有虛名而已。
更關鍵的是,海軍不同於陸軍。
海軍中,即便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水手,對於天文、地理等也都要了解。
說到底,海軍就是一個精英化的軍隊,對知識文化的要求極高。
所以因為諸多限製,大周才沒有打造出很多的海軍。
不過隨著大周各地中小學堂的開設,懂知識、懂技術的人才越來越多。再過個年,張淩陽相信,大周皇家海軍肯定能擴張到十萬人的規模。
所以大周皇家海軍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擴張軍隊。而是加強訓練,熟悉各地的水文條件已經積累海戰經驗,總結海戰戰術。
隻有當這些都熟悉之後,海軍才能順利的進行大規模的擴張。
如果不然,也隻是一批在海上作戰的陸軍而已,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海軍。
不過即便是如此,張淩陽還是決定年內對佛郎機、尼德蘭兩國動手,將整個東南亞都劃入大周的管轄之內。
雖然尼德蘭和佛郎機這兩個已經淪為歐洲二三流小國的國家,並不能對大周造成絲毫的威脅。
就如同前人所說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張淩陽也是這麼認為的。
現在大周日益崛起,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更是擊敗了全球海上霸主英吉利。
如果這個時候,在東南這一塊,還有哪一個地方不是在大周的勢力範圍之內,張淩陽就會覺得極其紮眼。
呂宋和爪哇兩個地方就是這樣,張淩陽覺得殖民這兩個地方的佛郎機和尼德蘭就極其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