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裡屋簷廊角都妝點著紅色錦綢,憑欄處也是紅豔豔的一片。
就連王府廊邊的樹上都綁著紅綢,上麵還打著漂亮的蝴蝶結。
窗花都換上了大紅喜字,屋簷下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丫鬟小廝們雖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個個臉上都笑開了花。
聽到鼓樂聲和鞭炮聲,大廳裡當差的丫鬟婆子都迎了出去。
太後笑容滿麵地催促著太上皇,“彆磨嘰了,快去大廳坐著,待小兩口拜了堂就好送進洞房。
太上皇嘴角的笑壓都壓不住,故作穩重道:“不急這一會兒,康兒從外麵把新人牽進大廳還有一會兒,咱們慢慢過去就成。”
太上皇說著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
蔡姑姑也快步跟了上去,笑嗬嗬的道:“終於盼到這一天了,是得趕緊送入洞房,咱們王府明年就添新丁,最好是一下子就抱倆。”
“合巹酒可是你親手準備的?不會有差錯吧?”
太後的聲音不小,太上皇放緩腳步轉身,“康兒他身體還需將養著,合巹酒意思意思就好,可彆用烈酒。”
蔡姑姑額頭突突地跳,有些心虛地看了太上皇一眼,“娘娘已經吩咐了,用的勾兌過的甜米酒。”
“咳咳,彆說了,蔡姑姑是我身邊的老人了,她辦事我放心。”
太後就怕蔡姑姑一不留神說漏了嘴,把甜米酒勾兌補品的事抖了出來。
知道內情的人會理解她這做母親的良苦用心,擔心兒子房事不力讓新娘子掃了興。
不理解的人會覺得她這母親太不正經了,連兒子的合巹酒都要添點料。
要知道,尋常百姓成親,這些事都是新郎的狐朋狗友整蠱好友的損招。
蔡姑姑跟在太後身邊多年,太後一個眼神她就能領會其中意思。
她連忙轉移話題,對身後的婢女吩咐,“一會兒新娘子進了房,你們幾人負責送些可口不油膩的飯菜進去。”
幾個婢女齊齊點頭。
這些事蔡姑姑在前一天都布置好了,包括王爺進洞房後的一切事宜。
王府裡有太上皇和太後坐鎮,自然不需要康王丟下新娘子出來應酬。
喜轎落地,喜婆遞上弓和一支綁著紅綢的箭矢。
蕭康淡淡地道:“我不會射箭,恐會傷到新娘子。”
“王爺,這箭沒有箭頭,不會傷人。”喜婆解釋。
蕭康越過喜婆,徑直朝喜轎走去。
新娘子落轎新郎射箭的習俗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用來驅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氣。
蕭康在大婚前特意了解過這個習俗,第二種說法是婆家人給新娘子的警示,也就是下馬威。
意在嚇唬新娘子,讓她進府後要賢良淑德,不可跋扈。
見王爺目光冷冷地瞥了一眼喜婆就徑直朝喜轎走來,喜轎旁的香草連忙掀開門簾。
蕭康的大手伸向蘇慧。
“慧兒,到家了。”
聲音清潤,如三月春風。
蘇慧垂眸,骨節分明的手指就在喜帕前。
她緩緩地伸出右手放在他掌心,被溫暖的感覺包裹,忐忑的心安定了下來。
蘇慧被蕭康牽著下了花轎,喜婆忙不迭地遞上紅綢,蕭康接過紅綢並未立即把紅綢的另一頭遞給蘇慧。
蘇慧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就在喜婆提醒跨火盆的時候,蕭康再次把她攔腰抱起。
“有我在,彆怕。”
“嗯!”
喜帕下,蘇慧的眼眶紅潤,她兩手緊緊地摟著蕭康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