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盤食物自然不夠滿朝文武一人一口,但有吃到的這批人認可就足夠了。
天子和公主看著吃到的大臣們都交口讚歎,心照不宣的對看一眼,心下大定。
這參薯船隊帶回來後,第一時間就快馬送了一框入京。
他們已經試吃過,蒸煮烤皆可,很能飽腹。
選擇這個時候才公布出來,是要等種著參薯的大缸送入京。
這大缸快馬運不了。
還有,他們知道扳倒謝氏一族會引起朝堂極大反應,在這個時候利用其他消息來覆蓋,影響會大大減少。
現在這場麵證明對策不錯。
替謝氏一族發聲的人,已經被牽走了注意力,開始對海外產生出濃厚興趣。
天子就此機會重提開海之政,朝臣這次倒是反對得少了。
畝產兩千斤的參薯還沒種出來,但看著從大缸裡挖出來的參薯個頭,也可估算出其產量驚人。
有此等高產農作物在大雍鋪開種植的話,大雍百姓何愁餓肚子。
大雍軍隊也不用擔心糧草續不上。
一安百安,利國利民。
海外帶來的物資財富和參薯物種的引進,讓朝臣們意識到,大雍的改變,隻怕是才剛剛開始。
隨著參薯引進的消息傳開,也引起百姓轟動,京都糧價再次下降。
大雍即將開海的消息也讓京都民意沸騰。
京都第一大豪族的隕落,反而成了細枝末微的消息。
為謝氏喊冤的門生門客折騰了幾下,發現引不起多大作用後,隻能歎氣收場。
大雍學子聽說謝氏一族竟然縱容糧商抬價發國難財,對他們原有的尊崇,變成了鄙夷。
利欲熏心的世家豪門,一身銅臭味兒,已經不配清高的學子們仰望。
再加上查出謝氏一族違反律法之多,更是讓人瞠目。
隻要觸及世家利益的一切國策朝政,謝氏一族幾乎都視若無物,不是陽奉陰違就是背道而馳。
比如先帝為了增稅補充國庫,曾經清查士族過多免稅土地掛靠。
謝氏一族超出律法所規定近千倍免稅土地,依然不納稅。
連理由都欠奉,還無人敢對他們非議。
再比如,大雍朝廷規定不能近親同州府為官。
但謝氏或父子,或兄弟,或叔侄,竟然在多個地方上成為上下屬,形成家族式治理地方。
大雍有幾個州府,成了謝氏的小王國,在這些地方,家主的命令比天子的政令還好使。
這次要不是出動禁軍以及調派地方上的兵力,未必能順產捉拿在外為官的那些謝家人。
他們確實有造反的本事和意圖,隻是還未準備充足,就被天子先下手為強。
這些事被揭發出來,不管學子還是其他民眾,剛開始對謝家倒台還有同情,最後都剩下唾棄。
拔起樹大根深的謝氏一族,天子提前一年開科舉選人才,成為了理所當然之事。
武將在開疆拓土,文官需治理擴大的國家。
開海引財富,開貿易,百姓謀生路子增加。
這些能看到的改變,讓大雍的讀書人都躊躇滿誌。
謝氏隕落的震蕩,在大雍一重接一重的新政令下,顯得風小浪微。
都在天子可控範圍內。